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 (謝雁冰)中國聯合國協會(聯協)27日舉辦線上國際研讨會,主題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建設開放包容世界”。此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舉行期間,聯協召開的平行會議。與會人員指出,應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反對單一文明優越論。
圖為研讨會現場。 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兼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王超緻開幕辭。王超表示,文明的多樣性造就了不同種族和文化,他們各自都以其獨特方式為人類進步作出了貢獻。人類曆史發展的過程,就是各種文明不斷交流、融合、創新的過程。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當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某些國家的個别政客從狹隘的選舉政治和地緣政治需要出發,炮制和鼓吹“文明沖突”、“種族較量”,給國際社會帶來“負能量”,極具破壞性和危險性。不同文明之間如何和諧相處、促進全球人權事業良性發展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是國際社會必須嚴肅對待的時代課題。
圖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兼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王超(左)、中國聯合國協會副會長兼總幹事胡文麗參加研讨會。 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
王超強調,首先,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同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要尊重文明差異性、獨立性、多樣性。第二,應堅持交流融合,互促互進。文明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是并行不悖的。多樣文明之間的交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第三,應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各種文明隻有和各民族的曆史文化傳統相結合,和時代的變化相适應,才能充分彰顯它們的價值。第四,應堅持以文明對話謀和平、促發展。隻要秉持包容精神,積極開展文明對話,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第五,應堅持在尊重文明差異的基礎上推進全球人權治理。人權道路沒有優劣之分,隻有特色之别。世界各國人民都有自主選擇适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的權利。第六,應堅持推動民間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民間社會應積極發揮“潤滑劑”作用,在民間層面架起溝通橋梁,加深相互了解,增進彼此友誼,促進人民友好。
圖為研讨會現場。 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
王超表示,中華民族倡導不同國家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中國人從來就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而是提倡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都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公共産品,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緻力于與其他國家一道,努力豐富人類文明多樣性,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提供了豐厚的思想資源,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為世界人權交流互鑒提供了重要推動力,為各種文明的交流提供了機遇。
與會人員表示,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應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反對單一文明優越論。世界各國應當秉持和而不同的精神,遵循平等、對話、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鑒之道,不斷發現和擴大文明共識,在兼容并蓄中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多樣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和人權發展道路,隻有各美其美才能平等交往,隻有美美與共才能兼容并蓄,不斷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特别是年青一代是文明交往的重要紐帶和橋梁。應秉持開放包容的态度,将新技術和傳統交往模式相結合,大力促進民間人文交流,激發教育、社會、企業等各領域交往能動性,增強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互信。(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