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要和我說什麼大器晚成

不要和我說什麼大器晚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1:16:24

不要和我說什麼大器晚成?“大器晚成”是古今教育界人士的嘴邊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不要和我說什麼大器晚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不要和我說什麼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别再被騙了)1

不要和我說什麼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是古今教育界人士的嘴邊話。

生活中,一旦有學生表現不夠好的時候,我們就會用“大器晚成”這個詞來安慰對方。

實際上,我們都被這個詞給騙了。

“大器晚成”這句話出自老子之口,見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但是,從馬王堆漢墓和荊門戰國楚墓出土的《老子》一書,我們可以看到的卻是“大器免成”和“大器曼成”。

也就是說:“大器晚成”的意思應該是“大器之人看上去似無所成就”。

“大器晚成”之所以連權威的《辭海》都誤解,原因與“晚”字有直接關系。清人呂種玉《言鲭》中指出:“大器晚成,非也。道德原來乃大器無成,其義甚精。晚成之說,後人相沿襲耳。”呂種玉的意思是,“大器晚成”原來是“大器無成”,後人弄錯了,以訛傳訛。

雖然清代學者對“大器晚成”的考證很嚴謹,也頗有道理,但并未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同,因為過去《老子》的通行版本都寫作“大事晚成”,此事到1972年才發生了大逆轉。

在當年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了一批重要的帛書,其中就有分别用古隸和今隸抄寫的兩種版本《老子》,學術界将古隸本稱為“《老子》甲本”,今隸本稱為“《老子》乙本”。甲本上,“大器晚成”這一章文字全部漫漶莫辨,而乙本中則很完整,一字不缺。專家發現,書中的“大器晚成”寫作“大器免成”,這與清代學者考證出的“大器無成”,在意思上不謀而合,雖然“免”與“無”非一個字。

但現代國内學術界支持“大器晚成”一說者立即起來反對,認為“免”即通“晚”。後覺得不太對勁,又有學者認為“免”通“勉”,但古今又皆無此通假用法。

各執一詞之際,1993年在湖北荊門戰國楚墓中再次出土了一種比漢馬王堆墓更早版本的《老子》。雖然這僅是一種簡本,但比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更接近原貌。簡本中,既非“大器晚成”,也非“大器免成”,而是寫作“大器曼成”。

這一發現,直接否定了“晚成”派學者所謂“免”通“晚”之觀點。因為“晚”與“曼”字形、結構均毫無關系,時人不可能将二字誤寫或假借。

目前,“大器無成”一說得到學術界越來越多學者的肯定。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董蓮池教授的觀點最有代表性:先秦“曼”确有“無”意,“大器曼成”即“大器無成”在語言學上有根據。他認為,“大器晚成”與下一句“大音希聲”連在一起,應該這樣翻譯:大器之人看上去似無所成就,大的音響聽起來反而沒有聲。

那麼“大器無成”,到底是怎麼成了“大器晚成”的?這與最早釋讀《老子》的名叫“河上公”的秦漢時人有關,河上公的《章句》在解讀這句話時稱:“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這裡的“卒”,即“猝”,時間短暫之意。整句話的意思是,有大才幹的人物,就像宗廟重器九鼎瑚琏一樣,不能在短時間内造就而成。據此,魏晉人王弼在為《老子》作注時,将河上公的觀點進一步深化:“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晚成也。”

王弼注《老子》影響很大,“大器晚成”進一步流傳開來,到今天已約定俗成為一句勵志語。可見,古人誤解“大器晚成”,從河上公、王弼開始,一直訛傳了兩千多年。

實際上,就算是“大器晚成”,也不能将其中的“晚”理解為時間概念。東漢許慎 《說文解字》稱,“晚,莫也。”清人段玉裁注稱: “莫者,日且冥也。”意思是白天就要結束了,可引申為太陽“沒了”,沒了就是 “無”。

說到底,對于“大器晚成”,我們應該換一種理解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