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診斷,包括體檢、影像學以及細胞學檢查等。
什麼是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頭頸部常見病變,簡單定義為甲狀腺内影像學可見與周圍甲狀腺實質分離的病竈。單一的結節并不是正規的診斷,一般需要通過一系列檢查盡量予以明确。此外手能夠觸及的結節不一定真實存在,如炎症等等。反之,有些結節較為隐匿,也無法觸及。流行病學數據提示,在5%女性,1%男性可通過體檢發現可觸及結節,而B超随機篩查可發現19%-67%患者存在甲狀腺結節,所有這些結節中最終證實為惡性僅5%-15%。
哪些結節需要外科醫生處理?
需要手術的病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分化性甲狀腺癌,如無手術禁忌症,原則上均應手術處理。
2.甲狀腺良性結節,能通過保守治療,定期随訪避免外科治療,但有以下現象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 臨床考慮有癌變;
2) 出現壓迫症狀,如呼吸道、消化道、神經壓迫;
3) 有胸骨後甲狀腺腫、向縱隔下墜入趨勢者;
4) 合并甲亢(已逐漸被放射性I-131治療所替代);
5) 嚴重影響美容,較大腫塊;
6) 患者思想顧慮過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者。
怎麼确定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和其他疾病診治一樣,需要一系列的診療過程,缺一不可。如:
1.病史與體檢
病情、病程、甲狀腺功能;頭頸部放射病史,甲狀腺腫瘤的家族史。
體檢可以發現異常甲狀腺腫大,結節的大小、數目、質地、頸淋巴結的情況,甲狀腺結節伴有聲嘶、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頸部異常腫大淋巴結等均是惡性腫瘤的臨床證據。
2.實驗室檢查
血清降鈣素、CEA水平顯著升高提示髓樣癌MTC,對于有MTC或MEN2家族史的患者,應檢測血清降鈣素水平。
3. 影像學檢查
B超是最主要的檢查,可以根據B超的表現進行分級,判别惡性的風險,有經驗的B超醫師可以發現1-2mm的甲狀腺癌。當然,需要的情況下也會增加CT,MRI的檢查。
4.細胞學檢查
細針穿刺(FNA)可獲取結節部分組織,是術前可獲取的最高級别證據,是有效及可靠的鑒别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方法。通過有經驗的操作者及細胞病理學專家的努力,FNA的診斷準确率可達95%。
在細胞學标本中,也可應用部分分子病理學指标進行輔助診斷,如BRAF基因的檢測,有助于提供更多腫瘤相關信息,幫助診斷。
5. 臨床醫師的判斷
臨床獲取的檢查有着個體化的特征,任何檢查也都存在缺陷如假陽性、假陰性的可能性,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根據所有檢查綜合判别。
B超結果怎麼解讀?
超聲檢查時提示惡性結節的超聲特征包括:
①微小鈣化;
②結節邊緣不規則或微小葉狀邊緣,無暈環;
③結節内血流紊亂(血管豐富,分布雜亂,血管彎曲、分支);
④低回聲結節;
⑤甲狀腺包膜外侵襲或頸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門結構消失、囊性變或淋巴結内出現微小鈣化、血流紊亂;
⑥ 病竈前後徑大于橫徑(anteroposterior and transverse diameter ratio,A /T≥1。以上單一特征無法判别良惡性,需要有經驗的B超醫生綜合判别。對于非B超行業解讀都比較困難更不要說是患者了。因此,目前B超行業逐步在使用甲狀腺圖像、報告和數據規範化體系(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對結果進行分類,用簡單的數字與字母進行分類,有利于識别與交流。
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結果怎麼解讀?
随着甲狀腺FNA研究的深入和相應臨床數據的不斷積累,相關診斷名詞及其分類系統的标準化和規範化需求日益迫切。由此,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于2007年10月召開了甲狀腺FNA的專題會議,議題包括甲狀腺FNA的形态學診斷标準、臨床意義和分子病理進展等内容,達成了許多共識。《甲狀腺細胞病理學Bethesda報告系統:定義标準和注釋》正是這次盛會的成果總結。
基于 Bethesda 報告系統,可将甲狀腺診斷分為以下幾類:
Ⅰ:無法診斷(惡性風險 1%~4%);
Ⅱ:良性病變(惡性風險 0%~3%);
Ⅲ:意義不明的細胞非典型性病變,或意義不明的濾泡性病變(惡性風險 5%~15%);
Ⅳ:濾泡性腫瘤或可疑濾泡性腫瘤(惡性風險 15%~30%);
Ⅴ:可疑惡性腫瘤(惡性風險 60%~75%);
Ⅵ:惡性腫瘤(惡性風險 97%~99%)。
來源: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