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曆七月初七,
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一提到七夕,
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中國的情人節”——
鵲橋會、定情、
看着星星互訴衷腸、收禮物……
但實際上,
在古代,
七夕的傳統習俗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
根!本!無!關!
不是“情人節”!
這是怎麼回事?
七夕節的來曆到底是什麼?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快把這些有關“七夕”的知識
告訴孩子吧!
“七夕”的曆史淵源
如今提及七夕,
不少人賦予其新的色彩——
中國情人節。
悠悠歲月寄予其中的傳統意蘊,
卻常常被遺忘。
在古代,
七夕的确和牛郎織女的傳說關系密切,
但它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簡單來說,七夕就是一個
“女子大型祈福節日”。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記載,
“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
今亦有五孔、九孔之說。
漢代已有歡慶七月七的習俗,
女孩們向心靈手巧的織女,
乞求智慧巧藝,
所以它被稱為乞巧節、女兒節。
唐宋之際,
京城設有專賣乞巧物之市場,
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世人稱為乞巧市。
街頭巷口
有民間乞巧歌口耳相傳——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顔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
乞我姐妹千萬年。
小編給大家梳理一下——
宋元時期七夕節的隆重程度,
絲毫不亞于春節,
當時還專門設有“乞巧市”,
專賣乞巧物品;
清代江南女子還有七夕染指甲的習俗
……
總之,
這是名副其實的“女兒節”嘛!
姑娘們
穿針鬥巧、拜織女、吃巧果、逛街……
男子頂多在旁邊湊個熱鬧
過節什麼的,不存在的~
“七夕”與“愛情”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牛郎織女的故事雛形,
在漢代古詩十九首中,
已有醞釀。
牛郎織女的神話,
源于我國先民們的天文學想象。
和希臘占星學的人馬座一樣,
可以說都是天文轉化為人文的絕佳例子。
戰國晚期竹簡《日書》裡寫
牛郎織女的婚姻非常悲劇——
“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
不出三歲,棄若亡。”
大概意思是:
若人們在這種時候結婚,
丈夫三年内會離棄妻子。
直到西漢中期以後,
七夕的分離禁忌才逐漸消退,
演進到男女的約會。
銀河阻隔,佳期如夢,
牛郎織女在七月七得以重聚。
跨越世俗中種種障礙,
堅守着忠貞不渝的愛情。
詩話“七夕”
古往今來,
和“七夕”有關的詩詞特别豐富。
如此清爽、美好的時節,
總能激發詩人們無限的靈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迢迢牽牛星
東漢·無名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别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菩薩蠻
宋·蘇轼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堕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争将世上無期别,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風俗知多少
除了詩詞美文,
和其他傳統佳節一樣,
“七夕”也有屬于它的傳統風俗。
古代有“男耕女織”的傳統
所以姑娘們乞求心靈手巧
是為了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
現在大部分人無需耕織
對于祈福的願望也就沒那麼強烈
七夕節從穿針開始
一路演變過來,随着各朝各代的發展
也增加了很多風俗和活動
在鵲橋相會的浪漫與商家推波助瀾下
現在它成為一個互訴衷腸的節日
亦不足為奇
問問家裡的老人
或查閱資料
你們老家
有沒有七夕節的一些風俗呢?
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