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論上古神話的開端,自應從盤古開天辟地說起。但凡中國古代的神魔小說,大都以此作為構建世界的起點。可是,你知道嗎,如此重要的人物,盤古的形象卻沒有個明确的标準。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盤古是個高大粗犷的漢子,手拿一把大斧,頂天立地。但是如果參考各大網站的百科卻會發現,他們都一緻的寫着盤古形象是“龍頭蛇身”,後面的注解是:專家認為中華民族是“蛇的傳人”,所以盤古女娲均是蛇身。
專家不會亂說,人們也不會亂信,那這個“龍頭蛇身”是從哪來的呢?
這個形象的記載,見于明朝《廣博物志》卷九引《五運曆年紀》中:
“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渎,毛發為草木。”
“龍首蛇身”,有沒有覺得這個形象有點類似古人的“燭陰”?
但是這麼一個形象怎麼開天辟地呢?同樣是《五運曆年紀》,清朝《繹史》卷一引的卻大不一樣:
“元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這記錄的是盤古死後,身體都化作何物。其中的“四肢五體”很明顯的體現了盤古不是光溜溜的蛇身。
那關于盤古最早的記錄是在哪裡?很多人認為這麼久的神話,應該記錄在甲骨或者竹簡上吧,但目前已知關于盤古的最早記錄,卻是在三國時期吳國人徐整所寫的《三五曆紀》中,上面說到的那本《五運曆年紀》也是他寫的,可惜因為年代久遠,這兩本書都已經失傳了,裡面的内容都是通過後人的書引證才流傳下來,所以《五運曆年紀》中的原文究竟是什麼我們也不得而知。
那《三五曆紀》中關于盤古的故事是怎麼寫的呢?
《藝文類聚》卷一引《三五曆紀》: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聖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裡。
“雞子”就是“雞蛋”,這裡面講的内容是盤古将天地開辟,使之不再連在一起。然後說了開辟後天地以及盤古的變化,關于盤古是怎麼開辟的天地,他的形象具體是什麼樣這兩件事未仔細提及。
這就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說盤古像人也行,說他龍首蛇身也沒什麼錯,但都不是正确答案,那盤古長什麼樣呢?應該說是沒有樣子。文中說了:“一日九變,神于天,聖于地。”一天九個變化,根本沒法描述。
一個先于人類而生的神,與通過修為成仙的人不一樣,沒有具體的形象。這就像佛家的一句話:“不可說,一說即是錯。”一旦确定了某一個形象,就等于否定了其它的樣子,都不對。
再倒回去看那兩個版本的《五運曆年紀》,一個說“龍首蛇身”,一個講“四肢五體”。個人更傾向與後面的版本,因為他給的是一個輪廓而不是具體的形象,有着動物的共同點,但又不一定是什麼樣子。
那現在流傳的這個頂天立地的說法是從哪來的呢?
這個傳說起于明清時期的《開辟衍繹》,不過這個版本我不太喜歡,原文如下:
“昆多崩姿那受佛命畢,隻得頂禮辭别世尊并諸大菩薩,駕一朵祥雲,離了西方佛境,直來至南贍部洲大洪荒處,大吼一聲,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團圓如一蟠桃樣,内有核如孩形,于天地中滾來滾去;約有七七四十九轉,漸漸長成一人,身長三丈六尺,頭角猙獰,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體皆毛;将身一伸,天即漸高,地便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此而混茫開矣,即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而庶類繁矣,相傳首出禦世。從此,昆多崩娑那立一石碑,長三丈,闊九尺,自镌二十字于其上曰:
吾乃盤古氏,開天辟地基。
亥子重交媾,依舊似今時。”
也就是從這之後,盤古才有了頂天立地,以斧開天的說法,這個故事才得以豐富。但好好的,把開天辟地的盤古說成了佛祖的下屬,着實讓人不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