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1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中國礦産資源報告(2022)》。報告顯示,我國地質找礦不斷取得突破,礦産資源家底進一步夯實,2021年,我國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6億噸。
2021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16億噸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石油、天然氣剩餘探明技術可采儲量已達36.89億噸、63392.67億立方米,油氣地質勘查在鄂爾多斯、塔裡木、四川和渤海灣等多個盆地勘探取得突破。非油氣礦産地質勘查取得重大進展,2021年全國新發現礦産地95處,其中,大型38處、中型34處。
自然資源部礦産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 鞠建華:2021年我國礦産勘察投入和采礦業固定資産實現了正增長,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6億噸,天然氣、頁岩氣、煤層氣合計超過了1.6萬億方,主要礦産品産量保持了持續增長,為基礎原材料供應保障作出了重要貢獻。
報告顯示,今後10到15年,我國礦産資源需求總體上呈上升趨勢,特别是随着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必然帶動新能源、新材料礦産需求的快速增長。全球能源體系将從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轉變,礦産資源也将在能源轉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持續推進礦山生态修複和綠色發展
今天發布的《中國礦産資源報告(2022)》還顯示,我國持續推進礦山生态修複和綠色發展,礦業領域生态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自然資源部組織編制了 “十四五”礦山生态修複規劃計劃,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曆史遺留礦山生态修複。同時,指導相關省份科學組織實施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重點區域曆史遺留礦山生态修複。
自然資源部礦産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 鞠建華:2021年我們通過組織曆史遺留礦山的生态環境的核查,謀劃布局“十四五”及長遠的礦山生态修複工作。特别是2021年,我們在長江、黃河流域的礦山生态修複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也為改善整個流域的生态環境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國礦産資源報告(2022)》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從倡議探索到試點示範,再到上下聯動推進,成為推動礦業領域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平台和生動實踐。目前共建設1100多家國家級綠色礦山,創建50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綠色礦山建設在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生态修複治理及構建礦區社區和諧關系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成為礦業領域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