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常見鳥類候鳥

常見鳥類候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8:03:35

常見鳥類候鳥(鳥兒還有身份證)1

戴環志的勺嘴鹬。沈尤 攝

黃綠相間的腳環套在纖細的小腳上,環志上方還套有白色旗标,上面的“C2”二字清晰可見。去年11月24日下午,一隻腿部套有環志的瀕危鳥類勺嘴鹬,正在儋州市儋州灣的灘塗上踱步覓食。在儋州灣護鳥隊的高倍觀鳥鏡下,這隻勺嘴鹬腳上的環志清晰可見,并被觀鳥者拍下照片。

依據環志旗标上的“C2”追溯,大家得知它來自遙遠的俄羅斯楚奇科自治州遠東繁殖地,是勺嘴鹬保護機構實施的“偷蛋計劃”中培育出來的寶寶。

正是有了這個小小的鳥類環志,人們才能追溯證明,這隻隻有十幾公分大小的勺嘴鹬,竟然從那麼遙遠的俄羅斯,飛翔近萬公裡來到海南島。什麼是鳥類環志?為何要給鳥類佩戴環志?人類是如何用環志來追蹤鳥兒遷徙的?

常見鳥類候鳥(鳥兒還有身份證)2

戴環志的大鳳頭燕鷗。資料圖

鳥類環志 鳥兒的“身份證”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鴻雁傳書,是唐詩宋詞裡常見的創作主題。古人通過觀察鳥兒,也知道候鳥秋去春來,定期遷徙。但候鳥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來年歸否,這些都是人們孜孜以求的自然之謎。

為了獲取候鳥的遷徙信息,早期的鳥類研究者會在一些特定的地點,比如海岸、山隘口等地區,等候候鳥停歇,以此觀察它們的遷徙現象,但這種辦法效率低下,且難以精細到鳥類個體的觀察和記錄。

1899年,丹麥的一名教師莫特森想出一個辦法,他把印有不同号碼的鋁環套在鳥兒的腿部,以此研究鳥類的遷徙規律。這種辦法獲得了鳥類學界的認可,被命名為環志法,被推廣至各國鳥類學界使用。

常見鳥類候鳥(鳥兒還有身份證)3

戴環志的翻石鹬。資料圖

在鳥類學上,鳥類環志是通過标記個體,研究鳥類生活史、種群動态趨勢,特别是鳥類遷徙規律的一種方法。人類會在鳥類集中的地點,比如繁殖地、越冬地,或者是遷徙途中的停歇地等地點,通過圍網等方法捕捉鳥類,将帶有地址或者地址編号的環志套在鳥兒小腿或跗跖上,然後原地放飛,以便在其他地點再次捕捉或觀察。

再後來,人們開始用旗标來标記、研究候鳥,尤其是水鳥的遷徙。旗标和金屬環一樣綁在鳥的腿上,不同的是旗标是彩色的,而且不同地區環志的鳥類旗标的顔色和組合不一樣。通過旗标顔色組合能夠确定環志的地點,如果能看清楚上面的編碼,就能确認個體。通過觀鳥望遠鏡或長焦鏡頭,鳥兒腿上的旗标編碼更容易看清楚,便于确認鳥類個體,這樣就不用再重捕回收環志,降低對鳥類的傷害。

常見鳥類候鳥(鳥兒還有身份證)4

戴環志的鶴。資料圖

“環環相扣” 精準保護鳥兒

你知道嗎?在世界上,遷徙距離最長的鳥類是北極燕鷗,這種鳥在北極繁殖,飛到南極去越冬。它們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遷徙路程長達7萬公裡。

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有9000多種鳥類。鳥類遍布地球的每個角落,在不同區域之間自由地來往穿梭。鳥兒是多姿多彩的,是讓人着迷的,也是自然界中無可替代的指示物種。

人類對鳥類智慧的了解,到現在仍然是有限的。比如候鳥的遷徙,不同的鳥類是如何辨識遷徙途中的标志物,是如何精準地實現環球遷徙的,對于人類來說依然有很多不解之謎。

鳥類環志法是研究鳥類遷徙的重要方法。通過鳥類環志法,人類可以研究記錄到鳥兒的遷徙時間、活動範圍、繁殖地和越冬地。還可以了解到種群大小、死亡率、存活率、壽命等信息,以此可以研究鳥類的行為、遷徙數量、種群的動态變化以及氣候、地形地貌對其遷徙會産生什麼影響等。

雖然鳥類環志站大多都設在鳥類遷徙路線上,但是這種方法的瓶頸是需要異地重捕回收。以往統計數據顯示,鳥類的重捕率都很低,特别是對于小型的雀形目鳥類,重捕率在1%以下。為提高研究效率,科研人員設計了旗标、頸環、翼标等多種多樣的标記,是提高目擊回收率的一些改進方法。

随着技術的進步,一些新的方法被應用到鳥類遷徙研究中,對于鳥類研究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精細化、科學化。狹義上,鳥類環志僅僅是指使用金屬環标志鳥類的傳統标記方法。這種金屬環一般會使用鋁合金或銅鎳合金制作,輕巧、防腐,耐于撕拉、磨損,并且不同的鳥類有不同型号,以此适應鳥類的腿部粗細和體重,不妨礙鳥兒的飛翔。廣義上,鳥類環志指的是各種鳥類的标記手段,包括無線電跟蹤和衛星跟蹤等。

常見鳥類候鳥(鳥兒還有身份證)5

戴腳旗的鸻。資料圖

技術升級 更多鳥類秘密被揭示

在先進技術手段協助下,越來越多精彩的鳥類生命故事被鳥類專家揭示。

北京師範大學生态學博士伍洋在中國科學院的科普公衆号上發表的文章提到,在2007年,鳥類學家曾經為一隻編号為“E7”的斑尾塍鹬佩戴衛星追蹤器,發現它在秋天南遷時候,可以不吃不喝,連續飛行8天,飛行距離超1.1萬公裡。

光敏定位儀是一種更為輕巧的地理定位儀器,可佩戴在小型候鳥身上,通過記錄周圍環境光照強度的周期性變化,來估算出鳥類的地理位置。2014年至2015年期間,中國觀鳥會曾與歐洲的鳥類學者合作,對30多隻在北京繁殖的北京雨燕安置光敏地理記錄儀,發現這些體重僅約有40克的鳥兒,遷徙的路線經中亞到達非洲西南部地區越冬,遷徙路線的單程距離超過1.6萬公裡,一生往返的旅程相當于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借助新的技術手段,人們在了解鳥類遷徙路線、時間、方向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鳥類的遷徙路線是如何進化,為何有些鳥兒能不吃不喝長時間、長距離飛行,這些問題依舊困擾着科學家。

鳥類起源于獸腳類恐龍,鳥類進化的曆史已經有上億年,它們身上攜帶了比人類更為久遠的生命信息。鳥類在地球上分布廣泛,對環境的變化反應迅速。通過鳥類,可以告訴我們自然的健康狀況,也能對氣候變化等緊迫問題發出預警。認識鳥類,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

來源:海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