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會計準則下,企業可以選擇采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别計價法來确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下面就通過一道例題來具體看一下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在計算上有什麼區别吧!
單選題
稅小課公司2018年9月份某商品書的收、發、存情況如下:
采用以下哪種方法計算,商品書在9月30日結存的成本最大?
A. 先進先出法
B. 移動加權平均法
C.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D. 三種方法下結存成本相同
(拉至文末看答案解析)
知識點講解
知識點1 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就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的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
以本文開頭的題目為例:
本月可供發出的商品書的總成本 = 月初結存成本 本月購入商品書總成本= 300x20 200x22 300x23 200x25 = 22300元
本月發出的商品書的成本 = (300x20 100x22) (100x22 100x23) = 12700元
本月月末結存商品書成本 = 可供發出商品書總成本 - 已發出的商品書成本 = 22300-12700=9600元
知識點2 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直白地看,可以歸納為下面這幾個公式: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 本次進貨成本)/(原有庫存數量 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 本次發出數量x 本次發貨前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 = 月末庫存數量 x 月末單位成本
放到本題中來說,就是:
9月7日
購貨後商品書移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 (300x20 200x22)/(300 200)=20.8元/本
9月9日
發出商品書成本 = 400x20.8=8320元
9月19日
購貨後商品書移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 (100x20.8 300x23)/(100 300) = 22.45元/本
9月27日
發出商品書成本 = 200x22.45 = 4490元
本月發出商品書成本 = 8320 4490 = 12810元
同知識點1,本月月末結存商品書成本 = 22300 - 12810 = 9490元
知識點3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達:
存貨單位成本 = (月初庫存成本 本月全部進貨成本)/(月初存貨數量 本月所有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x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 = 月末庫存存貨數量x存貨單位成本
放到本題中,就是:
商品書在本月的一次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 22300/(300 200 300 200)=22.3元/本
本月發出商品書成本 = (400 200)x22.3=13380元
本月月末結存商品書成本 = 22300 - 13380 = 8920元
單選題答案
看完了以上分析,比較一下各個答案數字的大小,很容易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啦:
【A. 先進先出法】
小知識:先進先出法下,當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場價,如果存貨的市價呈上升趨勢,則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的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
來自稅小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