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溪話紅樓内容的增多和深入,逐漸進入到康熙後宮索隐階段。
沿着《紅樓夢》中伏下的草蛇灰線,可以發掘出康熙皇帝初期冊立皇後、大封後宮等内容。
其中許多内容直接來自于《紅樓夢》原作者的親身經曆,所以有必要辨析一下《紅樓夢》的第一原創作者。
作者的考證非常繁瑣複雜,這也是至今仍然沒有得出确論的關鍵原因之一。
下面小編從四方面論述《紅樓夢》第一作者不可能是乾隆年間的人。
一
乾隆年落款不靠譜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認為《紅樓夢》成書于清乾隆時期,所以就把作者确定為生活在乾隆時期的人物。
這種推論有着很大的不妥,《紅樓夢》從寫成、到流傳再到刊刻,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
乾隆年間修訂刊刻出版,并不意味着原作者一定生活在乾隆年間。能确定的是,他的生活年代不晚于清朝乾隆時期。
人們之所以把作者确定為乾隆時期的人物,主要依據是庚辰本上的一條留言。
第七十五回回目前的空頁上寫着: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
見下圖:
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系列中,批語署有幹支紀年的并不少見。比如:
甲戌雙行夾批:
【此是第一首标題詩。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
【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癞頭和尚何!怅怅!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
庚寅本,第七回側批:
【妙文奇想!阿鳳之為人,豈有不着意于“風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筆寫之,不但唐突阿鳳身價,亦且無妙文可賞。若不寫之,又萬萬不可。
故隻用“柳藏鹦鹉語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獨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鳳之英風俊骨。所謂此書無一不妙。庚寅春日對清。】
靖藏本第二十二回末有批語:
【此回未補成而芹逝矣,歎歎!丁亥夏,畸叟】
試想,《紅樓夢》在乾隆刊刻之前,一直屬于禁書,僅在小範圍内流傳。
作者刻意架空了朝代紀年,這是圈子裡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作為批書人或借閱者,不可能明确地留下“乾隆”年号。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這句話就顯得很奇怪,它顯然和正經批語不是一個性質的留言。
這句話可以說明的是:在乾隆時期,《紅樓夢》這套書造成的影響已經引起朝廷注意。因為該書流傳很廣,私家收藏很多,無法查抄幹淨,所以朝廷打算刊刻一部統一版本,以正視聽。
刊刻之前,會首先組織人員進行抄錄核對。“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這句話是在當局允許下,抄錄人員寫上去的。
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是“缺中秋詩,俟雪芹。”仔細看這兩句話的字體,發現不是一個人的筆迹。詳見下圖:
明顯這一筆捺不是出自一個人之手,所以“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這一句不是最初批語,是乾隆時期的人抄錄時加上的。
這一筆是不是随意寫的呢?本人認為不是。
這時候他們抄錄是一份工作,工作完成進度自然會有記錄和考核,沒有必要在書裡加标識。這一條留言是特意留下的,為的正是幹擾後期讀者的思路,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乾隆時期。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因為當局很清楚《紅樓夢》的原名《石頭記》,隐意是“史偷記”。
書中詳細地隐寫了某段清朝曆史,這段曆史關乎清中前期的宮廷秘事以及皇位傳承。乾隆當局要盡量混淆視聽,最好能轉移曆史紀年,以免人們發現真相。
二
二甲午八日是個什麼梗?
再來看甲戌本這條批語:
【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癞頭和尚何!怅怅!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
這裡批書人署了時間落款:甲午八日。
對于“甲午八日”這個時間,紅學界一直有議論,後來甚至有人改成了“甲午八月”。
“甲午八日”隐藏的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甲午日”是康熙死亡的日子。
清代紀年的方式是朝代序年和幹支并用,年和日都用幹支,下面是《雍正實錄》中關于康熙死亡的記載截圖:
上面很清楚地記載着“甲午,聖祖仁皇帝賓天。”
“十一月十三日”這個日子是按照幹支計算出來的,當時記錄是“十一月甲午日”。
幹支紀年的特點是輪回性,年份六十年輪回一次。每日也是以六十為周數輪流計算。
批書人寫的是“甲午八日”而不是“甲午十三日”,着意點在“甲午”上,他批書的這個甲午日是八日,說明這是在康熙皇帝駕崩後的某一年的一個紀念日,這一年的甲午不是十三日,而是八日。
明白了甲午日的特殊意義,就知道批書人為什麼會寫下“淚筆”,他在追悼康熙皇帝。
三
本人探究的結論
小編前期文章已經解讀出如下結果:
《紅樓夢》故事的切入點是康熙年間;
甯榮二府原址模型是胤禛、胤禩二貝勒府;
賈寶玉生日是三月十八日,康熙皇帝的生日;
甄士隐影射的曆史原型是康熙皇帝;
林黛玉“玉帶林中挂”的圖畫意象出自康熙皇帝的夢境;
秦可卿、秦鐘、王熙鳳的曆史原型分别是康熙皇帝的前三位皇後等等。
《紅樓夢》最初作者對康熙朝廷上的事情非常清楚,許多事情是他的親身經曆,所以,《紅樓夢》原始作者不可能是乾隆年間的人物。
四
時間跨度至少九十年
《紅樓夢》中故事時間跨度很長,第一回中有交代。甄士隐夢醒後見到僧道二人來度化英蓮,甄士隐拒絕,僧道離開時,道人對和尚說道:
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号。”
“三劫”講的是石頭曆劫的時間,也即是本書的時間跨度。
甲戌眉批指出了“三劫”的意義:
[佛以世謂“劫”,凡三十年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紅樓夢》中隐藏的這段曆史,隐寫了康雍乾三朝的皇位繼承,關系到乾隆皇帝本人,這正是他要下大功夫修改這部書的原因。
《紅樓夢》中影射的社會時期曆經清初三代,不可能是一代人完成的作品。由此推測,其成書過程是這樣的:
康熙年間第一位原創作者寫下了初稿;這個本子就是甲戌本的底本。
本年間有幾個知情人士進行了批閱,完成八十回初稿。當時朝廷也知道了這部書,并且經過了政治過濾,《紅樓夢》得以在一定範圍内流傳。
在此之後,雍乾兩朝相關人士在底本基礎上不斷修改增删,融入更多内容,最後形成一部完整著作。
順治出家、康熙之死、雍正登基、雍正之死、乾隆繼位等清初謎案都可以在《紅樓夢》中找到影子,這部書彙集了康熙宗室部分人的心血,是一部不可銷毀的稗官野史。
結論
我們現在看到的《紅樓夢》,凝結了至少三代人的心血。隻有這樣,這部書講述的内容才能跨越康雍乾三朝。書中詳細影射了鮮為人知的宮廷内幕,這部書的作者團隊都出自皇帝家族。
思考
《紅樓夢》第一個作者是誰?
他(她)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創作這部書?
後續又是誰在接力這部著作?
正是:
欲說紅切莫急,此書流傳堪稱奇。
誰道帝後多如意,人前歡笑背後啼。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青溪邀您:
共話紅樓,同解其中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