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标準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标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的起點。
本文從當前高三數學課堂的現狀的入手,追根溯源。德育工作應該各個學科教師與班主任齊心協力,通力合作。而數學學科從産生的那一刻起,就與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教育是科學教育與德育的統一體。高中數學教師隻有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注重教學中的德育,才能真正實現完整數學教育的價值。
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服務,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體現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美學價值。還要充分認識到數學對理性精神的養成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别是從數學知識的探索、論證、發展等方面,我們可以體現數學家優良的精神品質,以及數學内容所折射的社會優良品德。可以說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是對學校德育的一種補充和延續。數學從産生的那一刻起,就與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教育是科學教育與德育的統一體。高中數學教師隻有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注重教學中的德育,才能真正實現完整數學教育的價值。數學課堂中,如何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呢?本文從數學文化發展史、數學嚴謹、數學辯證思維能力、數學美四個方面闡述其強大的德育功能,并給出具體的課堂實踐案例。
關鍵詞:高中數學 德育
五月份高考臨近,幾天來,火辣辣的太陽炙烤着這五樓的樓頂,頂樓課室裡的空氣像一塊鐵闆沉重的壓在每個人的胸膛。周五一大早的數學連堂,全班竟有大半沉着個腦袋昏睡,其餘的呢,則是哈欠連天打不起精神。我呢,也是頭腦昏昏,語無倫次,心裡隻盼下課的鐘聲快一點敲響。因此,一節課下來,整個是學生沒精神,老師沒激情。也許我是在将這一切錯誤地怪罪在了氣溫的高熱上。大概是因為有不少學生昨夜沉迷于網絡遊戲,而沒有休息好的緣故;或許是外面的世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而使之産生的厭學情緒的大散發吧。
誰來為學生的此種情況買單呢?或者是還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
教育界對于教育的各種改革,這麼多年換了多少種花樣、多少種說法,一會兒是全面地否定傳統的所謂填鴨式教育,一會兒又是說填鴨式教育自有他的好處;一會兒又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在現今已經過時了,一會兒又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總之,應試教育漸漸成為了主流的教育模式,教師家長評判孩子的唯一尺度,好象就隻有學習成績的好壞以及畢業後能否考上重點大學。
但近年來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人們漸漸開始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唯成績論已經成為過去。在教育部引發的《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數學核心素養關注的是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考察的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将數學抽象、邏輯思維、數學運算、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等内容納入其中,形成數學能力的整體框架,對學生的數學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數學核心素養是指數學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數學關鍵能力和數學品格,這種能力和品格對其終身發展和适應社會需要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立德樹人,是每一個數學科任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現在的學校德育工作,100%的落在了班主任的頭上,班主任與本班學生接觸的時間比一般的任課教師多很多,班級學生德育的責任和壓力全部壓在班主任瘦弱的肩膀上。可是一個班級的所有任課教師的教育時間相加一定要比這個班的班主任多!因此,每一個任課教師的身上也同樣肩負着德育工作的重任。作為一名數學老師,為了避免上面渾渾噩噩的課堂現狀發生,我們更要善于鑽研,深入挖掘數學的德育内涵,充分發揮這一門學科的德育功能。那麼,我們如何調整過去的授課策略,在自己的數學課堂中,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呢?我認為可以從一下四個方面去探讨
一、由數學的發展史展開,激勵科學精神和愛國心
介紹數學史的目的,主要是激勵學生熱愛數學,發展科學,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的精神。愛因斯坦在悼念居裡夫人的講演中說:“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曆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或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因而,在介紹國外數學家的成就,特别是他們對數學科學的執着追求,對當年教會迫害的反抗精神等都應讓學生知道了解。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外國教材中多有中國的《九章算術》、幻方、曹沖稱象等的介紹。
數學文化是一種使人乃至整個社會減少盲目和迷信,增強理智和文明的精神力量。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的精神和數學的思想。所謂數學精神,指的是人們在數學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數學精神的内涵十分豐富,主要有數學理性精神、數學求真精神、數學創新精神、數學合作與獨立思考精神等。而數學中的智巧、大膽的想象和猜想、豐富的直覺、奇特的構思,與缜密的論證和推理一起構成了數學的思維特質。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數學文化還不夠被某些教師足夠重視。這些教師隻關注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數學文化的教育作用。很多同學覺得數學是枯燥無味的,是因為他們感受不到數學中的數學精神。
數學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能本質的反應自然界的絢麗多彩。數學課需要藝術地再現這些科學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充滿了興趣與求知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數學教學是與育人相伴相随的,文化觀念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數學課中應該盡可能多側面的展示數學文化,即從具體的數學概念、數學方法、數學思維中揭示數學的文化底蘊。
比如在等差數列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著名德國數學家高斯的生平事迹,以讓學生對科學家的科學研究的執著追求精神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最後應落實到現今我們要向他們學什麼,我們應如何行動,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得以發揚。
二、嚴謹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态度
理科與文科的最大區别就在于理科在數據上沒有情感,文科在語言上是帶有情感的。在數學方面,一就是一,結果隻有對與錯,如果學生以後要從事的技術性工作,是容不得模棱兩可的操作的,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态度。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向學生傳遞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嚴謹。例如,在實際數學教學中,當遇到運算量大的題目,教師不能隻将算式寫下來,而将結果跳過。數學教師在向學生示範解題過程時,一定要有始有終,一絲不苟地寫下全部過程,否則,學生可能會在做題不熟的情況下喜歡省略步驟,面對運算複雜的題目,隻求過程而不求結果。因此在示範做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言必有據的科學嚴謹的态度。不僅是示範做題,教師在改寫作業時,面對小錯誤的步驟或結果,一定要讓學生重新做作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解”,一定要嚴格指出學生的錯誤,端正學生做作業的态度,從一點一滴培養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的态度。隻有這樣,學生在以後的工作中才會減少錯誤,避免損失。例如,在學習“向量内積的定義和基本性質”時,由于其本身的公式繁多,所以計算起來比較複雜。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詳細講解具體的公式,然後要求其對向量的定義要做到熟記。隻有把基礎公式記牢,以後在解決問題時才能把問題簡單化,從而能夠快速便捷地解決。在後面的“坐标化的向量内積”學習中要應用到前面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這是考驗學生基本功是否紮實同時能否合理應用并且結合數學公式的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利用數學結果的精确性,選取解題思路簡單、運算思路複雜的數學題目以鍛煉學生的耐心,促進學生嚴謹科學态度的形成。
三、從人格修養看數學,發展學生完善的個性
數學是最容易判斷真僞的一門學問,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體系。要弄清各種概念及定理的關系,要有一定辯證思想方法和辯證思維能力作基礎,實際上數學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有一個運動、發展、變化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用辯證法的觀點闡述教學内容。教給學生嚴密邏輯思維,論證方法,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能幫助學生形成堅毅、求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獨立思考、樹立自信的科學态度和思維品質。進而能引導學生從事物的發展與聯系的層面上思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當代中學生比較普遍存在的偏激、從衆、自私等不良性格傾向,減少學生間矛盾的發生,對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有促進作用。
四、數學教學中發現數學美
數學的發展是建立在社會的需求之上的,是反映自然的,由于自然中存在美,所以就有了數學美。數學曆來因為其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被人們所賞識,但平常人很難把它與美學聯系起來,好像數學與美學毫不相幹。其實,這是對數學的本質認識的不夠深刻,是對數學與美學的關系以及數學中的美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認識,數學以它固有的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诠釋美學。
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數學家都曾以其親身感受對數學美有過深刻的論述,認為數學不僅與美學密切相關,而且數學中到處充滿着美的因素,到處閃現着美的光輝。早在二千年多前,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對整數的和諧美,圓和球體的對稱美極度贊賞,稱宇宙是數的和諧體系。第五世紀著名數學評論家普洛克拉斯稱:“那裡有數,那裡就有美”。近現代許多著名的數學家對數學中的美更是稱贊不已。英國著名數理邏輯學家羅素指出:“數學,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代認為,不美的數學在世界上是找不到永久容身之地的。美國數學家、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則說:數學實質上是藝術的一種。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勝的……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人,隻是看到了數學的嚴謹性,而沒有體會出數學的内在美。”數學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數學園地處處開放着美麗花朵,它是一片燦爛奪目的花果園,這片花果園正是按照美的追求開拓出來的。”
數學中的美是千姿百态、豐富多彩的,如美的符号、美的公式、美的證明、美的曲線、美的曲面、美的理論、美的方法等。從内容來說,數學美可分為結構美、語言美與方法美;就形式而論,數學美可分為内在的理性美、外在的形态美和。
(1)數學美的簡潔性
愛因斯坦說過:“美,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愛因斯坦還認為,隻有借助數學,才能達到簡單性的美學準則。愛因斯坦的這種美學理論,在數學界,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數學是以數和形來描述自然、社會,追求簡潔是數學的必然要求。計算結果需要化簡,即“既求簡也求美”。比如有些同學在運算時關注的隻是對錯,書寫時不注意條理,在解析幾何中求出的直線方程很多學生不寫成ax by c=0的形式,有的學生即使寫成了這種形式,其中a為負或a,b,c中含有分數;在書寫圓的方程時有很多學生既不寫成标準式,也不寫成一般式;有很多學生在分類讨論後對結果不歸納總結等。針對這些現象在教學中要給予指導,在做題時不僅要答案對,而且表述要合乎規範,這裡的規範就是追求簡潔美。
(2)數學美的和諧性
美是和諧的。和諧性也是數學美的特征之一。Carus·Paul說“沒有那門學科能比數學更為清晰的闡明自然界的和諧性。”歐拉公式:V-E F=2曾獲得“最美的數學定理”稱号。歐拉建立了在他那個時代,數學中最重要的幾個常數之間的絕妙的有趣的聯系,包容得如此協調、有序。在數學中的和諧美的例子很多。如著名的黃金分割比,即0。61803398…。在正五邊形中,邊長與對角線長的比是黃金分割比,黃金分割比在許多藝術作品中、以及在建築設計中都有廣泛的應用。達·芬奇稱黃金分割比為“神聖比例”。他認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聖的比例關系上”。
(3)數學美的奇異性。
突變是一種突發性變化,是事物從一種質态向另一種質态的飛躍。由于它來之突然,變化劇烈,出人意料,因此能給人一奇特而新穎的感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突變現象是很多的。例如函數的極值點、連續曲線的中斷、曲線的尖點等,都給人一突變之感。也給人一種特有的美感。無限曆來使哲學家、數學家為其深奧而動情,它深遠、奧妙無窮、充滿着美的魅力。1925年,在明斯特紀念魏爾斯特拉斯的會議上,希爾伯特發表了題為“論無限”的著名演講。在演講中他深有感觸的說:“沒有任何問題能象無限那樣,從來就深深的觸動着人們的感情;沒有任何觀念能象無限那樣,曾如此卓有成效的激勵着人們的智慧;也沒有任何概念能象無限那樣,是如此迫切的需要澄清。”集合論中的無限性命題令人驚歎,諸如“無窮集合可以和它的子集建立元素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兩個同心圓的圓周上的點存在一一對應關系”等等。當集合論創立者康托爾發現“直線上的點和整個n維空間的點存在一一對應關系”,激動地說:“我看到了它,但我簡直不能相信它。”
(4)數學美的教育意義
要想感受數學的美,首先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作為必要的條件。一個高中生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數學美的能力。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巧,而且應該有意識地把數學美的教育滲透進去,把美感因素加入到一門學科中,學生才能對這門學科有深刻的認識與體會。數學教學中的一個美的圖形,一個美得式子,都能喚起學生潛意識中的數學美感。龐家萊說:“數學的優美感,不過就是問題的解答适合我們心靈的需要而産生的一種滿足感。”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數學中美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審美意識,讓學生意識到數學也是一個色彩缤紛的世界,這樣有助于改變學生認為數學枯燥難學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一個能夠領悟到數學美的學生,才能認識到前人發現和發明的偉大和艱辛,才能更懂的熱愛數學的真理,熱愛數學。
數學文化教育是典型的理性文化教育,是要培養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創新、探索的精神。通過數學文化教育,揭示數學文化中所蘊涵的哲學、美學、語言學等文化基因,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文化品味,使學生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在情感與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發展。數學文化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拓展學生們的視野;廣泛的數學應用,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和改造世界的才能,激發他們的科學精神和責任感。總之,數學文化教育,不但村傳授數學知識,還傳播數學思想、方法、精神和文化,這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從而從本質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趙素君.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導航,2013(14).
[2]路大斌.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教學現代化,2015(15).
[3]張奠宙,木振武,數學美與課堂教學[J].載《數學教育學報》2001年第11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