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陸健
紅色熱土,續寫綠色傳奇。記者在浙西南革命老區浙江省麗水市采訪,一幅從“綠起來”到“富起來”的高質量綠色發展場景撲面而來。
溫州市永嘉縣楠溪江曬秋,回味舊時光。
金肖武攝/光明圖片
暮春時節,缙雲縣舒洪鎮仁岸村一片綠色,沿着村莊綠道緩步向前,一座古色古香的文化長廊映入眼簾,橙紅的錦鯉在一旁的河道内悠然戲水。櫻桃林裡,剛剛成熟的櫻桃已被遊客采摘一空。在鄉村旅遊的帶動下,仁岸的種植經濟蓬勃發展。
“鄉村客廳、孤寡老人洗衣房、婦女健身廳和汽車充電站,不久都将建好。”村黨支部書記何偉峰說,讓村民更富,讓村莊更美,未來鄉村正在這片山水圖景中逐漸清晰。
缙雲仙都風景名勝區,峰岩奇絕、山水神秀,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迹為一體,全年美景皆可入畫,這裡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缙雲軒轅祭典。許小峰攝/光明圖片
幽幽松陽道,茶香溢滿園。一進入松陽縣,映入眼簾的是萬畝綠意,空氣中彌漫着陣陣茶香。位于縣城的浙南茶葉市場是全國綠茶價格指數發布地,交易量和交易額已連續十多年位居全國同類市場第一,交易範圍覆蓋浙江及全國300餘萬名茶農和1000餘萬畝茶園。
作為浙江茶産業示範區,松陽全縣40%的人口從事茶産業,50%的農民收入來自茶産業,60%的農業産值源自茶産業,全産業鍊産值突破130億元。通過茶産業,近5年全縣農民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麗水市景甯縣東坑鎮深垟村村民在打理多肉植物。村裡種植的400多個品種近70萬盆多肉植物,熱銷江、浙、滬等地區,成為村民緻富的新渠道。景甯縣委宣傳部供圖
由村莊的蝶變到縣域的巨變,從“紅綠融合”的創新到“紅綠生金”的生态價值轉換,在浙西南這片紅色熱土上,麗水市大力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
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麗水保護了“萬山滴翠、層林盡染、魚翔淺底、繁星閃爍”的最美生态,猶如一個遠離都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姜曉棟攝/光明圖片
生态優勢明顯的麗水主動承擔和率先開展全國首個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國家試點,通過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核算體系、試點建設工作體系、價值轉化政策體系、價值實現考評體系等,為山區獲得更多“金山銀山”提供了新實踐。
打造“山字牌”,走好“共富路”。新時代的曆史使命,在這裡開始書寫精彩答卷。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麗水國内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13年位居全省第一,低收入農戶收入增幅連續6年位居全省第一。
遊客在溫州市蒼南縣馬站鎮中魁村花海裡賞花、拍照。
蘇巧将攝/光明圖片
紅色浙西南,綠色新麗水。“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麗水正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強大動力轉化為“麗水之幹”的自覺行動,“紅綠融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山區樣闆,奮力書寫新時代綠色發展新篇章。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15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