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質量人,對QC七大手法肯定不陌生。但對于有些人來說,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今天将QC手法的這些信息,一網打盡!
1.QC七手法
QC七手法又稱為QC七工具,一般指舊QC七手法,即層别法、檢查表、柏拉圖、因果圖、管制圖、散布圖和直方圖。是質量管理及改善運用的有效工具.
2.适用範圍
QC手法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用于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計劃管控、員工思想意識行為管理、質量管控、成本管控、交期管控、士氣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效率管理、績效考核、日常管理等等),但主要用于品質管理及改善。
3.七手法口訣
因果追原因、檢查集數據、柏拉抓重點、直方顯分布、散布看相關、管制找異常、層别作解析。
4.因果圖(特性要因圖、石川圖、魚骨圖)
【定義】
當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響時,将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為有相互關系且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形就稱為特性要因圖,又叫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
【用途說明】
1.整理問題。
2.追查真正的原因。
3.尋找對策。
【制作步驟】
1. 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
——特性的選擇不能使用看起來很抽象或含混不清的主題。
2. 決定大要因
——須是簡單的完整句,且具有某些程度或是方向性。
3. 決定中小要因。
4. 決定影響問題點的主要原因。
5. 填上制作目的、日期及制作者等資料。
【注意事項】
1.腦力激蕩。
2.以事實為依據。
3.無因果關系者,予以剔除,不予分類。
4.多加利用過去收集的資料。
5.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并依結果提出對策,依5W2H原則執行。
6.依據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圖。
7. a.大要因通常代表是一個具體方向。
b.中要因通常代表的是一個概念、想法。
c.小要因通常代表的是具體事件。
8.至少要有4根大骨、3根中骨及2根小骨,且這些要因都不能重複。
5.柏拉圖
【定義】
又稱重點管理圖,根據所收集的數據,以不同區分标準加以整理、分類,計算出各分類項目所占的比例而按照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制作步驟】
【舉例】
【用途說明】
1.掌握問題點。
2.掌握重要要因。
3.确認改善效果。
【改善效果之确認】
【效果确認的柏拉圖制作要決】
6.數據及檢查表─數據
【定義】
所謂數據,就是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值和資料等事實。
——數據=事實。
【收集重點】
1.收集正确的數據。
2.避免主觀的判斷。
3.要把握事實真相。
——取樣方法。
——測定方法與設備。
【整理時應注意事項】
【數據的種類】
1. 定量數據
2. 定性數據
如衣服的美感等以優先順序、等級為依據的數據。
7.數據及檢查表─檢查表
【定義】
以簡單的數據、用容易了解的方式做成圖形或表格。表中記有檢查的必要項目,隻要記上檢查記号,并加以統計整理,就可做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之用。
【類别】
【範例:記錄用查檢表】
【用途說明】
1.日常管理。
2.收集數據。
3.改善管理。
【制作步驟】
1.決定所要收集的數據及希望把握的項目。
2.決定查檢表的格式。
3.決定記錄形式。
4.決定收集數據的方法。
【使用要決】
【注意事項】
1.表中不可有「其他」項目欄。
2.查檢表應有層别項目。
8.層别法
【定義】
對觀察到的現象或所收集到的數據,按照它們共同的特征加以分類、統計的一種分析方法。是容易觀察,有效掌握事實的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
【用途說明】
1.發現問題,界定問題。
2.發掘問題的要因。
3.驗證要因産生的影響。
【層别的對象和項目】
1.有關人的層别。
2.機械設備的層别。
3.作業方法、條件的層别。
4.時間的層别。
5.原材料零件别。
6.測量檢查的層别。
7.環境天候的層别。
8.制品的層别。
【使用步驟】
【注意重點】
1.收集數據之前就應使用層别法。
2.QC手法的運用應該特别注意層别法的使用。
3.管理工作上也應該活用層别法。
【範例:Lot中不良層别】
9.散布圖
【定義】
把互相有關聯的對應數據,在方格紙上以縱軸表示結果,以橫軸表示原因;然後用點表示出分布形态,根據分布的形态來判斷對應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
【用途說明】
1.檢定兩變數間的相關性。
2.從特性要求尋找最适要因。
3.從要因預估特性水準。
【成對數據的對應關系】
【目的】
【制作步驟】
【範例:身高與體重散布圖】
判讀:
10.直方圖
【定義】
将所收集的數據、特性值或結果值,在橫軸上适當地區分成幾個相等區間,并将各區間内測定值所出現的次數累加起來,用柱形畫出的圖形。
【使用目的】
1.測知制程能力。
2.測知數據的真僞。
3.測知分配型态。
4.計算産品不良率。
5.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的不同群體。
6.藉以制定規格界限。
7.規格與标準值比較。
8.設計管制界限是否可用于制程管制。
9.求分配的平均值與标準差。
【制作步驟】
1.收集數據并且記錄在紙上。
2.找出全體數據中之最大值(L)與最小值(S)
3.定全距(R)=最大值(L)-最小值(S)
4. 決定組數
——史特吉斯公式組數:K=1+3.32log n
n=數據個數
——組數決定參考表(經驗法則)
5. 定組距(H)=R/K=全距/組數
6. 求各組上、下組界
——第一組下組界=最小值-最小測定值/2
——第一組上組界=下組界+組距
(以此類推)
7. 決定組的中心點。
——(上組界+下組界)/2=組的中心點
8. 制作次數分配表。
9. 制作直方圖。
10. 填上主題、規格、平均值、數據來源、日期等數據。
【次數分配表】
【範例:西瓜重量直方圖】
【範例:小勇跑步所需時間直方圖 】
【注意事項】
【型态、形成原因與對策】
【分布型态與目标規格比較】
1.圖形是否分布中央?
2.規格外比率有多少?
3.平均值是否在規格正中央?
制程能力還可以,但産品質量稍有變動即會産生不良品,有提高制程能力的必要。
制程能力足夠,産品質量分散寬度完全在規格界限内。
制程能力不足,因為中心值偏右,如能将中心值調整至規格中心處,則剛好可以符合規格。
——制程的分散寬度過大,此時須改善制程或檢讨規格,而已生産的産品須全選别。
11
統計圖
【定義】
【用途說明】
【必須具備的條件】
1.要具有看一眼就能完全了解整體狀況。
2.繪制上力求簡單明了。
3.讓看的人易于了解與分析。
4.圖表的尺度、點、線應力求正确。
5.能從中了解問題的核心。
【制作步驟】
1.确定統計圖分析目的。
2.選擇統計圖種類。
3.決定圖形的大小。
4.繪制統計圖的軸、圓、刻度等必要骨架。
5.依收集數據統計後繪圖。
6. 記入必要事項
——統計圖名稱
——關于數據搜集期間、樣本數等
——必要說明事項
——制作者
12.棒狀圖(Bar chart)
——也稱作柱形圖,是由若幹等寬的長柱平行排列而成,柱形的長短表示數值的大小,将這些數值并列以便比較。
制作上一般以縱軸為次數,橫軸為層别項目。項目多時可密接,項目不多時可适中分開。
【範例:芒果品種數量棒狀圖 】
【繪制棒狀圖時應注意事項】
13.餅圖(Pie chart)
——先計算出各數值所占全體總值的百分比,再依其比例畫成一圓形。讀圖時容易由直覺來發現層别項目的比例,适合用于強調組成比例的場合。
【範例:各品種芒果産量餅圖】
【繪制餅圖時注意事項】
17.帶狀圖
——帶狀圖是按各項目的結構比率,分割帶狀(長方形)的面而成。帶狀圖綜合棒狀圖與餅圖的優點,可同時顯現比例與數值的圖形;若配上時間亦可顯示時間的變化。
【範例:近三年來各品種芒果産量 】
15.推移圖(Run chart)
——也稱為折線圖或曆史線圖。推移圖的縱軸代表統計事項數值,橫軸代表時間。
将一連串依時間順序排序的數據點在圖中,再以線連接起來就成了推移圖。推移圖可以用來觀察時間推移時數據變化,以及變動的趨勢和變化的速度。
【範例:火旺家今年度電力使用推移圖】
【繪制推移圖時應注意事項】
【檢驗對策效果的推移圖】
16.雷達圖(Radar chart)
——雷達圖可以将所有層别項目同時表現于一圖上,容易發現多項目間的平衡性及平衡性不佳的狀況。
【範例:阿明補習前後成績變化雷達圖】
17.管制圖(Control chart)
——将實際的質量特性,與根據過去經驗所建立的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較,按時間的先後或制品全體号碼的次序,以判别産品質量是否安定的一種圖形。
【管制圖的功用】
1. 任何生産過程中,影響質量差異的原因不外是機遇原因與非機遇原因兩種。
——機遇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
——非機遇原因:可避免的原因
2. 防止非機遇原因再度發生,維持制程穩定。
【依數據的性質分類】
1. 計量值管制圖
——用來測量長度、重量、面積、溫度、時間等計量值的管制圖。
2. 計數值管制圖
——用來計算不良數、缺點數等計數值的管制圖。
【依用途來分類】
1. 解析用管制圖
——為了調查制程是否處于統計管制的狀态。
2. 管制用管制圖
——為了保持完善管理的制程。
【管制圖的分析】
1. 管制狀态下的管制圖
2. 數據點超出管制界限時
3. 點在中心線的單側連續出現7個以上時
4. 點連續上升或下降的傾向
5. 連續3點中有2點、7點中有3點、10點中有4點出現在管制界限三分之一處。
制作統計圖注意事項:
1.目的明确。
2.确定數據來源、範圍與充分性。
3.層别項目檢讨。
4.兩種以上統計圖并列活用。
5.繪圖須考慮原來目的。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