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這次在海南已經半個月了,我問過幾個朋友,如果在海南旅遊,你們推薦哪個景區?朋友們多是推薦了娛樂性和互動性強的幾個景區,而幾乎不推薦天涯海角景區。
在我坐出租車的時候,司機遞給我一張名片,名片背後标注了衆多景區,其中,對海角天涯景區的标注是:兩塊石頭。可在我心裡,天涯海角,應該是海南的标志性景區 絕非兩塊石頭這麼單一。
周日上午,我還是決定去看一下這個景區究竟如何。
遊覽了景區,我才知道,這裡有着豐富的曆史與文化内涵。
從古崖州至今,天涯厚重的曆史為後人留下一份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如:巾帼英雄冼夫人,紡織先祖黃道婆,崖州巨儒鐘芳,崖州君子林贊統,愛國名巨胡铨,唐代高僧鑒真,崖州名臣毛奎;又如天涯文門村一帶遺存的“天涯古道”、“欽差園“(生态園)等古迹,與天涯海角的“海判南天”、“天涯”、“南天一柱”、“欽差讀書石”等著名石刻,在文史脈絡上有直接關。
我們走進天涯海角景區,探尋下這些人文與曆史文化的點點滴滴。
在天涯海角景區的名人雕塑園裡,最隆重的雕塑莫過于冼夫人了。
冼夫人(約522—601)又稱冼太夫人、谯國夫人,名英,古高涼(今廣東茂名電白)人,是南梁、陳、隋三朝時期兩廣地區的俚族女首領、将軍,冼夫人助隋平定嶺南勢力,率領各族民衆歸附隋朝,封為谯國夫人 。曆朝對她進行了多次追封,尊稱她為“嶺南聖母”。冼夫人曆經三朝,四到儋州,安定嶺南,她赢得海南人民世代崇敬。
在天涯海角廣場,矗立着兩座漢代将軍雕塑,其中一個便是伏波将軍路博德。
路博德,西河平州(今黃河晉陝峽谷兩岸)人,西漢漢武帝時期将領。元鼎六年(前111年),衛尉路博德以伏波将軍的身份與樓船将軍楊仆等進擊嶺南,結束了南越國地方政權家庭式統治,後将其屬地嶺南、交趾和海南諸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兩郡在海南。
據資料記載,唐玄宗天寶七年,61歲的鑒真和尚欲飄洋過海到日本,卻漂流到了海南。走至舊州鎮一帶,開元寺安頓了他,同時他也成就了開元寺。他在開元寺停留期間,開壇講法,法音嘹亮,信仰者衆,影響深遠。在促進海南佛教文化發展的同時,也使得開元寺得以史書留名,為後人所紀念。
海判南天是天涯海角風景區的一個獨特景色。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進行測繪工作的欽差大臣在天涯海角風景區内的下馬嶺與南海的山海連接處立下了“海判南天”石刻。
這是著名的《皇輿全覽圖》測繪留下的緯度标記。“海判南天”的北極星高度為18度13分,所以,每年冬至之日正午十二點,便可在此石下,觀見太陽高度與石面重合的景象。
黃道婆(約1245年—1330年) ,又名黃婆、黃母,原松江府烏泥泾(今屬上海市)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 幼時為童養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居約40年,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織技藝并有改進,總結出“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織造技術。元朝元貞年間(1295~1297年),返回故鄉,教鄉人改進紡織工具,制造擀、彈、紡、織等專用機具,織成各種花紋的棉織品。
黃道婆對促進長江流域棉紡織業和棉花種植業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後人譽之為“衣被天下”的“女紡織技術家”。
“天涯海角”全國聞名風景名勝區,它也是三亞的代名詞,更是一張靓麗的城市名片。如今,天涯海角已名揚内外,亦同時成為了國際旅遊島的金字招牌和旅遊名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