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已講清了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體系,可點擊連接閱讀:
上古三皇: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體系的來曆
這期接着講講二十八星宿與十二次、十二地支、十二辰、二十四節氣,以及北鬥七星等的關系。
一、二十八星宿與十二次、十二支的關系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十二次”的來曆,十二次的來源于歲星(木星)紀年法。
古人很早就發現,木星大約十二年繞天空一周,于是,古人把黃道與天赤道的區域自西向東均勻地分成了十二段,稱為十二次或十二星次,也有人稱作十二分星。其名稱按順序依次命名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鹑首、鹑火、鹑尾、壽星、大火、析木。用來記錄木星每年所處的位置,并每十二年一個循環。這就是歲星紀年法與十二次的來曆。
顯然,二十八星宿與十二次都是對黃道周圍的天空進行分段劃分,一是按星圖分二十八份,另是按區域均分十二份,其作用完全不同,二十八宿是給日月定位,十二次是給木星定位,但是,他們劃分的區域是重合的。
由于“十二支”的順序為當時人們所熟知,因此,古代中國人民又設想有個天體,它的運行速度也是12年一周,但運行方向是循“十二支”的方向。這個假想的天體稱為太歲。當歲星和太歲的初始位置關系規定後,就可以從任何一年歲星的位置推出太歲所在的支,因而就能以“十二支”的順序來紀年。
所謂十二支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數支,相當于現代的阿拉伯數字:1、2、3、4、5、6、7、8、9、10、11、12共十二個數字,這就是中國最古老數字概念,用來記載事件發展過程的時間概念。如“子”字用來記時,就叫“子時”,用來記日,就叫“子日”,用來記月,就叫“子月”,用來記年,就叫“子年”等等。
後來,古人還用這十二個數字配上十二個形象化的動物,這十二個動物就叫十二生肖。
改用十二支來紀年,其計量方向和歲星運行的方向相反,即自東向西。
十二次與十二支、十二生肖的對應關系如下列表:
十二支 紀年 |
子年 |
醜年 |
寅年 |
卯年 |
辰年 |
巳年 |
午年 |
未年 |
申年 |
酉年 |
戌年 |
亥年 |
十二生肖 |
鼠 |
牛 |
虎 |
兔 |
龍 |
蛇 |
馬 |
羊 |
猴 |
雞 |
狗 |
豬 |
十二次 |
玄枵 |
星紀 |
析木 |
大火 |
壽星 |
鹑尾 |
鹑火 |
鹑首 |
實沈 |
大梁 |
降婁 |
娵訾 |
二十八星宿與十二次、十二支(十二生肖)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
二十八星宿與十二次、十二支(十二生肖)的對應示意圖
二、二十八宿與十二地支、十二辰、二十四節氣的關系
首先,要弄清楚“十二地支”的來曆,有以下三種說法。
1.十二時辰說
十二辰(或稱十二時辰)的來曆,是古人将一晝夜平均劃為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為一個時辰。按照“十二支”的順序命名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十二個時辰相當于現在時間的24小時,同時,定義“子時”相當于現代晚上23點至1點的兩個小時段的時間,“醜時”則為1點至3點的時間段,以此類推…… 古代就是用這十二時辰用于每天的記時。同時,也可運用十二支對應的十二生肖,來對應十二時辰。
如下列表所示:
十二時辰 |
子時 |
醜時 |
寅時 |
卯時 |
辰時 |
巳時 |
午時 |
未時 |
申時 |
酉時 |
戌時 |
亥時 |
十二生肖 |
鼠 |
牛 |
虎 |
兔 |
龍 |
蛇 |
馬 |
羊 |
猴 |
雞 |
狗 |
豬 |
所以有人說:十二地支就是依據十二時辰的記時方法來記月,其名稱也相同。
2.十二月支說
前面已經講過,古人已經觀察到月亮繞地球轉動一周時間為28天(現在科學測算平均為用27.32天),并稱這個周期月為“恒星月”,而且還根據月亮這28天來所對應的星圖定為二十八星宿。
然而,月亮在圍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即28天來,地球已向前移動了一些距離,月亮再回到原來位置時,相對太陽已發生了變化,于是,月亮還要再走一至二日,才能與當初的月相相同,如月朔到月朔,或月望到月望,或新月到新月等等,古人經過長期測算為30天(現在科學測算平均為29.53059天),并稱這個周期月為“太陰月”或稱“朔望月”。其太陰月對應二十八星宿位置示意圖,如圖所示:
太陰月對應二十八星宿位置示意圖
古人已經觀測到每年有365天,于是,除以30天,得出一年12月餘5天。因此,每年定為十二月,多出的天數,後以每幾年閏一月的方法消除。同時為這十二個月按 “十二支”順序命名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時又定一月為子月,二月為醜月,以此類推......這就是古代十二月“太陰曆”的來曆。同樣,古人又用十二支的動物分别對應十二地支,與前面說的十二時辰一樣,也稱為十二生肖。
(現科學測算:一年為365.2422天,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計算出一個回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多出的0.368個月,計算為一年多出10天,可三年閏一個月消除多出的天數。)
十二月支對應十二生肖如下:
十二月支 |
子月 |
醜月 |
寅月 |
卯月 |
辰月 |
巳月 |
午月 |
未月 |
申月 |
酉月 |
戌月 |
亥月 |
十二生肖 |
鼠 |
牛 |
虎 |
兔 |
龍 |
蛇 |
馬 |
羊 |
猴 |
雞 |
狗 |
豬 |
所以,十二地支應來源于十二月支(太陰月或太陰曆)的說法。目前,這種說法最可信。
3.十二管支說
古籍中,記載了用“葭管灰飛”、“律呂調陽”的方法來記錄一年中的十二月,或十二節氣。其方法如下:
古人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長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按長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然後插到土裡面,保持上面的管口一邊齊,竹管是空的,然後将裡面灌滿用葭莩(蘆葦中的薄膜)燒成的灰,這種飛灰最輕。
其原理是根據地下的陰陽(或稱冷暖)二氣,随着地上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而起強弱變化,所以用這十二支長短不一插在地上的竹管來等候“地氣”的上升,這就是現代的流行話叫“接地氣”。如圖所示:
十二地支來源示意圖
到了冬至的時候,地上冷,但地下暖,地氣(地下之氣)升高,第一根九寸長的管子裡面的葭灰,被地氣吹了出來了,同時發出一種“嗡”的聲音。這種聲音就叫黃鐘,這也是“律呂”的來曆,這個月份就是子月,節氣就是冬至。
過了三十天,第二根竹管的灰也飛出來了!又過了相等的時間,第三根管子裡的灰也飛出來了......以此類推,這樣一年就分為了十二管支月:子月、醜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
對應的十二管支在音律中又叫: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有人說,所謂地支,地支,就是插在地上的管支,這“十二管支”就是十二地支的真正來曆,同時,對應每月一個節氣,也就有了十二個節氣。最後,又詳細地分為了二十四節氣。
那麼,二十八星宿與上述說的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等有着怎樣的對應聯系呢?如下圖表所示:
二十八星宿與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十二次、十二生肖、十二律呂對應示意圖
三、二十八星宿與北鬥星的關系
北鬥七星,大家都很熟悉,它由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個星組成的。大家坐南朝北仰望星空(北極),就能見到它,它位于北極天空紫微垣中,鬥柄指向二十八星宿的東方青龍,如圖所示:
北鬥七星對應二十八星宿星空圖
由于北鬥七星與二十八星宿都是恒星,相對來說,其星圖形象與相對位置都是不變的。但是,我們在擡頭仰望星空時,看到的北鬥七星,卻是在圍繞北極星在旋轉着,并且,《鹖冠子·環流篇》還記載着:“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的現象。于是,古人就根據黃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如圖所示:
北鬥七星對應四季示意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因為,恒星未動,而地球卻在自轉和公轉,不停地運動着,相對來說,看到的北鬥星就是在旋轉的。
下次講講東方二十八星宿PK西方十二星座的結果。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