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夢想改造家》翻車的案例沖上熱搜。
講的是夢改請了一位知名建築裝飾設計師,給西北農村的屋主老杜改造房屋,設計師花掉老杜一生的積蓄132萬,建了一個裡裡外外360°無死角的紅磚毛坯房。
長這樣
▼
網友都認為,這個房子很難看,不适合居住,不符合當地條件,看起來不值這麼多錢,懷疑設計師拿了回扣等等。
家居家裝難得有個熱搜,居然是被罵出來的,裝修設計類的自媒體當然都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一邊倒把矛頭指向設計師。
但我想勸大家,保持清醒!并不是我想為設計師洗白,而是這種一邊倒的事件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許多自媒體都在迎合大衆,取得嘩衆取寵的關注和流量,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而我們住範兒更希望,能把這個事件引以為戒,在自己的裝修中避免類似的損失。
不要透露真正預算
材料、人工費飙升的今天,裝修業主沒有一筆錢能幸免于難,很多裝修過的人都知道,預算就是用來超的。
《夢想改造家》要求委托人一開始就把預算報出來,根據預算造房子,這種做法,相當于把一塊蛋糕完完整整塞進設計師的嘴裡。
這種分蛋糕的方法,再加上設計師的表達欲、節目方想要的效果、贊助商的需求……造成委托人在整個裝修中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
很多人的裝修預算,是打算到拎包入住的程度花完;而設計師眼裡的預算數字,是硬裝階段花完,是設計師自己花完.
具體到本案這種農村自建房,132萬甚至可以在基建階段花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裝修時,一定不要報出自己的真實預算,一上來就報預算的人,就等着超吧,設計師靠什麼賺錢,增項啊!
所以總預算真不是随便誰都能報的,我本科階段學的環藝,之前的工作也有相對豐富的裝修工程管理經驗,對裝修報價的數字非常敏感,我在裝修自己家的時候,都是把所有工料,換算成無差别的人類勞動,來判斷值和不值。
舉個例子,為什麼薯片比土豆貴?因為土豆加工成薯片,需要更多的人類勞動。
實際裝修中,無法還原到特别具體的人類勞動,可以找到一價格透明的東西,作為參照物。
再舉個例子,假設我沒有見過生态闆,但看它的結構,明顯是大芯闆雙面粘貼三聚氰胺飾面.
大芯闆的價格、飾面價格、膠水價格、粘合需要的人工和機器價格,都是相對透明的,根據這些,一張生态闆的價格,就能算個大差不差,超過的都是品牌溢價。
這個方法相當好用,我買到的很多東西,價格都非常實惠。
前提是對工程有一定的了解,外加除了風格合适和性價比,不考慮社交等其他屬性。
零基預算法
如果你沒有換算成價值的能力,就多看多對比。
隻給總預算,所有事情讓設計師代勞,那就一定要多花錢。
而且設計師可能會忽略你的需求,把錢花在你不在意的地方,就像這次夢改事件,設計師把錢全都花在選磚、砌牆上了。
願意花時間省錢的人,可以用“零基預算法”,它是會計學裡面的一個概念,對于普通人裝修很實用。
零基預算法的含義是,不考慮以往項目、費用的發生數額,根據實際需要,逐項審議各項費用是否合理,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費用預算。
翻譯成裝修中更好理解的話,就是不要預設心理的價格,裝修工料費用越低越好。
普通人一輩子也裝修不了幾次,現代社會節奏快,三五年前的裝修經驗,對于今年來說也不太具有參考價值,所以用零基預算法非常合适。
優點
零基預算法的優點,在于不受現有費用項目的限制,有利于促進節省預算。
裝修時,可以把整個裝修拆分成一個一個細節,減少非必要支出,把每一個單項看都看成一個項目單元,如果預算不充足,壓低每一項就能得到最低值。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要囤洗衣液,平時某品牌的價格是50元5升,但活動促銷時是25元5升,到了雙十一變成10元5升,你不可能因為它低于常買價就不買。
比如裝修時,在市場看瓷磚算的總價是10000元,在倉庫找到同款,總價隻要8000元,那這一個單項的預算,就可以一低再低,沒必要設下限。
缺點
零基預算法的缺點是每一個項目單元都要壓縮預算,編制工作量很大。
但對普通人來說,比起可以節省的錢,仔細編制家裝這點工程耗費的時間還是值得的。
有設計師的時候,可以先報出自己的功能需求,讓設計師提供滿足需求的最低預算,再視情況增加,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被拿捏,畢竟增項比減項容易多了。
這一期節目中的房子,如果預算隻有20萬,根本用不起北京請來的工人,也就做不出人人吐槽的磚牆了。
大部分人裝修,尤其是第一次裝修時,對材料和人工都沒有概念,預算除了衡量你能掏出來多少錢之外,毫無意義。
這時候,零預算是最好的辦法,無論是找裝修公司或者半包,都可以這樣拆分需求,最後再合并總金額。
多說一句,這一原則适合很多場景,不隻是裝修,任何行業的銷售,都會根據你的預算而非需求來匹配商品。
比如我親眼看見過中介隻根據預算找房子,完全不考慮需求 ,更不用說性價比了。
明确自己的需求
夢改需要節目效果,設計師要作品背書,在這個事件裡,屋主杜大伯反而成了最沒有話語權的一方。
作為設計師,想要更多的作品增加影響力,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家裝中,大家日常需求都差不多,再加上預算有限,很難做出花來。
所以家裝設計同質化非常嚴重,好不容易有個預算充足的,可不得使勁兒造嗎。
花七八天找磚,請北京工人砌牆,精益求精的背後,都是鈔能力。
清水牆很“高級”,但沒有長在農民的審美上,花費這麼多錢,最後得到的房子,可能還是不符合客戶需求,隻滿足獲獎标準。
我們普通人裝修,不需要特别鮮明的特點,也不需要多麼與衆不同,隻要舒适、好住就足夠了。
和設計師保持溝通,看設計是否真的滿足了自己對生活的想象,是非常重要的。
從存儲糧食的角度看,愛馬仕包包可能還比不上編織袋,房子好不好住,隻有主人自己知道。
說白了,我們自己才是生活的設計師,而家裝設計師不過是幫我們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搞清楚這一點,不要讓設計師喧賓奪主。
普通人裝修,實用至上
如果設計師隻想一味表達,不考慮實用,隻在乎美感,那這樣的裝修就毫無意義。
這也是普通人裝修經常犯的錯誤,切記風格不能淩駕于功能之上。
對于大城市中居住面積緊張、東西又多的年輕人來說,隻考慮實用就夠了,美感是奢侈品,有當然好,沒有也不要強求。
在造價方面,記住三分料、七分工,設計師推薦的材料,有可能貴且不好。
材料貴,有可能是因為無差别的人類勞動多,也有可能是因為新,因為概念奇特,因為供需比例。
前者是值得購買的好材料,後者終究會随着市場的完善而越來越便宜,或者不适合市場不适合需求直接消失了,那你這錢花的冤不冤?
審美無優劣,生活有高低
在夢改這次案例中,還有一種聲音,是說設計本身是好的,但一般人的審美教育沒到這個程度。
關于這種說法,“一般人”大概隻想說——我需要你來教我怎麼審美嗎?
說句不怕挨打的話,夢改這個案例還是有六七分長在我的審美上,我個人是個紅磚愛好者,因為不喜歡廣場磚,我家院子硬化就用了紅磚。
圖源:住範兒自攝
10年前,我爹回老家蓋了個房子,外觀也是紅磚清水牆,并沒有缺少預算等原因,就是單純的喜歡這種淳樸自然的感覺。
老家的“豪宅”
▼
圖源:住範兒自攝
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們可以站在高級的一端去批判别人,審美本來就是多元的,沒有所謂的優劣之分。
滿足屋主自己的需求就好,大可不必為了迎合世俗所謂的高級,裝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總之,裝修應該是為人服務的,裝修讓我們的日子過得更好,而不是超越人成為主角。
具體到這個失敗案例,即使是留出一部分預算,改善入住之後的日常生活,可能都比所謂的回歸材料本質的美感更有意義。
我們裝修的時候,嚴格把控預算,也是為了避免生活質量的下降,如果為了裝修而吃糠咽菜,過上比租房還慘的生活,就是本末倒置。
除此之外,裝修時候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吵架完全沒有必要,無論是和家人吵,還是和工人、設計師吵,所有讓生活過得不好的,統統都沒有必要。
可以看出這次夢改事件中的一家人,都是非常積極的生活态度,每參觀一個空間都在鼓掌,如果真像很多彈幕中說的,因為裝修而氣瘋、氣傻,也是得不償失的。
什麼是真正的好設計?
節目中,老大爺也帶設計師看了自己想要的房子,但是如果一味按照甲方要求去實現,就是好設計師了嗎?這種直接套圖就行了,找設計師不就是為了獲得新的、自己想不到的更好的方案嗎?
你以為歐式小洋樓是高級,如果這時候設計師告訴你,家鄉土生土長的紅磚灰瓦才是最高級的,這難道不值得驕傲嗎?
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矛盾本來就天然存在,他們之間是相愛相殺的關系,如果設計師想把他的理念滲透給你,不要驚慌,也不必立刻逃跑。
設計師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前提是他充分地了解客戶的需求,材質本身的美可以展現,前提也是符合客戶的需求。
設計就是為了讓人們過的更好,在功能和美學上滿足需求,我們普通人裝修時可以向專業設計師尋求幫助,但本質上的主角永遠是在此居住的人,而不是設計,更不是設計師。
回到這次的事件本身,夢改節目方稱房子還會繼續施工,我們期待最後的結果,是把重心從房子轉移到人身上。
能裝下一家人生活,帶來足夠慰藉的,才是好設計。
如果你贊同的話,就給本文點個“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