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顧曲周郎
【拼音】:gù qǔ zhōu láng
【解釋】:曲:樂曲;周郎:周瑜。原指周瑜精通音律。後泛指精通音樂戲曲的人。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阙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翻譯:周瑜年少時曾精心鑽研過音樂,即使酒過數巡之後,樂曲有什麼差錯,他知道了肯定能聽出來。聽出來後就必定加以評說,所以當時有人編了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近義詞】:擊節稱賞 餘音繞梁 曲終奏雅
【反義詞】:無
【例句】: 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多技術高超,是在對牛彈琴,其實顧曲周郎者大有人在,隻不過你沒有發現而已。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東吳有一位将軍叫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是東吳的名将,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他出身士族,少與孫策友善,後歸孫策,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東創立了孫吳政權。年輕時候的周瑜外表英俊潇灑,且精通音律,多謀善斷,是東吳有名的多才多藝的美男子,許多大戶人家的女孩都夢想能嫁給周瑜。
在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群雄割據,曹操、孫策、劉備勇猛過人,分别為一方諸侯。東吳孫策死後,周瑜與張昭同輔孫權,任前部大都督,統領東吳三軍。曹操雄踞北方,實力極為強大,号稱百萬大軍,曹操野心很大,想消滅其他諸侯一統全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東吳和劉備實力較弱,不足以單獨抵抗曹操。于是東吳與劉備結盟,組成5萬聯軍對抗曹操,由于曹軍都是來自北方,基本都不會水性。于是孫劉聯軍在赤壁火燒聯營八百裡,大敗曹操百萬大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曹操、孫策、劉備分别為建立魏、吳、蜀政權。在赤壁之戰後兩年,周瑜病死,終年35歲。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而且精于音樂,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相傳有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吳郡的泛波園淩煙閣内有一位歌女正在彈曲,筝音古樸,曲風悠揚。歌婦正彈奏時,孫策、周瑜分别帶兩位夫人踏青歸來。此時,周瑜已微微醉,腳步闌珊,醉眼迷離。周瑜命歌女彈奏一曲《長河吟》。據說《長河吟》是周瑜所作,并傳此曲是周瑜隻為諸葛亮而作,因為諸葛亮能聞弦歌而知雅意,聽出曲中之音。
歌女彈奏《長河吟》,初時平和悠揚,逐漸變得激越,金戈鐵馬之音交響不絕,尾處又餘歎無窮,有義憤填膺、豪情滿懷之意。由于歌女并不熟練此曲,在彈奏時,手一顫,将本來的低音符撥成了強音,微醉的周瑜卻聽了出來,并指出歌女彈奏錯了。而後,每當發現了錯誤,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錯了。因此,當時有句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後人将這個故事縮成“曲有誤,周郎顧”六個字,後來人們逐漸用“顧曲周郎”泛指精通音樂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