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博物館
珍貴藏品解碼古都(華夏博物之旅)
本報記者 朱佩娴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見圖)創建于1958年,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展覽、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諸功能為一體。洛陽博物館典藏了上自舊石器時代,下迄明清時期的曆代文物,館藏豐富,尤其以運河文物、絲綢之路文物為主的北魏文物、唐三彩文物最具影響力,館藏夏商周時期青銅器數量大、品種全,在國内外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母鼓銅方罍
商代晚期青銅器的精品
母鼓銅方罍(léi,圖④),鑄造于商代晚期,重45斤。肩部兩側各有一獸首銜環,腹部正背兩面各裝飾一浮雕獸首,腹部下方有一獸首形鋬(pàn,器物上便于手提部分)。此罍的蓋、頸、腹、足處均有八條縱向凸棱,蓋為屋頂形,頂上有一鈕。在它的蓋子内部和器身内部口沿處鑄有“母鼓”兩個字,所以得名“母鼓銅方罍”。“母鼓”是鼓國的女子嫁給母氏的稱謂,說明這件母鼓銅方罍是商代貴族間通婚所使用的陪嫁品。
商代晚期,青銅器紋飾非常有特點,可謂“遍體生花”,紋飾的立體感也非常強。這件母鼓銅方罍紋飾極為複雜,主體紋飾是變形龍紋、獸面紋、蕉葉文并用雲雷紋襯底,肩部有突出的獸頭,腹部正中和四角還飾有扉棱。
青銅罍分為方罍和圓罍兩種,因為方罍比圓罍的結構複雜,制作難度大,所以使用者的等級更高。也正是因為制作難度大,因此方罍數量也更為稀少,能夠完整保存并流傳至今的更是寥寥無幾。
洛陽博物館藏母鼓銅方罍造型瑰麗凝重,形體碩大,結構複雜,紋飾繁缛。它既反映出中國商代發達的酒文化,也體現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青銅器鑄造技藝。
獸面紋銅方鼎
西周方鼎中的代表
獸面紋銅方鼎(圖⑤),1966年在北窯西周貴族墓中出土。它腹部正中和腿的上部鑄有粗眉大眼的獸面紋,四角和每面正中都有突出的扉棱。裝飾技法上,它采用了淺浮雕和高浮雕的交相使用;它通體以細緻的雲雷紋做陪襯,更顯示出了獸面紋的獰厲之美。
西周時期方鼎較為罕見,往往高等級貴族才可以擁有,目前出土的西周方鼎數量很少。洛陽博物館藏的這件西周獸面紋鼎不僅體形較大而且紋飾極為精美,是西周青銅鼎的傑出代表。
錯金銀帶流銅鼎
戰國錯金銀器物的典範
司馬遷曾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洛陽是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地區之一。兩周時期都城所在,其獨特的政治、經濟地位,才使得洛陽的兩周考古發現中,青銅器占了很大的比重。
錯金銀帶流銅鼎(圖①),1979年在洛陽市小屯村出土。難得一見的是,這件青銅鼎的器身、器蓋以及耳足等部分均以錯金銀工藝,錯嵌出對稱和諧的三角雲紋和柿蒂花紋,那流動的雲、飽滿的花,無不顯得氣韻生動,華美自然。
鼎是中國青銅器中的核心代表,其裝飾手法由象征到寫實,器物形制由厚重到靈巧,都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肯定和對傳統禮法的掙脫。從禹作九鼎的傳說,到兩周時期鼎立天下的政治理想,這件精美絕倫的青銅鼎承載的文化内涵,使我們似乎可以聽到時代進步的足音,感受到中原文化獨特的神韻和氣魄。
彩繪陶制百花燈
精美的彩繪陶器,華麗的漢代陶燈
彩繪陶制百花燈(圖③),1972年在洛陽西郊東漢晚期的貴族墓出土,堪稱我國漢代彩繪陶制燈具的經典。
這件彩繪百花燈為陶制,主體由燈座、燈柱、燈盤三部分組成。燈座下方飾有群峰環抱的山巒,環繞于底座一周,布滿姿态各異的走獸。虎、猴、鹿、兔等動物或奔騰跳躍,或坐卧蹲伏,姿态各異,各有奇妙,然而萬物生靈彙聚在這片天地中卻又是如此的和諧而恬靜。
上層燈柱插接有12個彎曲的燈枝和4條飛龍,燈盞之上裝飾有火焰紋花飾,絢爛奪目。在燈盞和飛龍上騎坐有12個羽人,身長雙翼,頭戴頂冠,駕馭着飛龍,迎風破浪,扶搖直上,輕盈動态之美,呼之欲出。
彩繪陶馬與馴馬俑
唐代力與美和諧統一的瞬間定格
彩繪陶馬與馴馬俑(圖②),1978年在洛陽出土。它們作為随葬品已塵封于地下長達1000餘年,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唐代馴馬表演的場景。
陶馬是藝術家為這幅鮮活場景所設計的主角。它的鞍鞯佩飾保存完好,還用彩繪紋飾裝飾得相當華麗。駿馬軀體偉岸勻稱,左前腿淩空踢擡,其餘三蹄緊扣地面,後胯明顯下沉。整個身軀在向後使勁,那頸部内曲、張口嘶吼的樣子,仿佛想盡力掙脫缰繩的羁絆。藝術家運用極富表現力的手法,把馬“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的神态表現得淋漓盡緻。
而馴馬俑頭戴幞頭,身穿一件窄袖圓領衫,腳蹬尖頭靴,兩腿跨立雙肩平張,在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他右手暗中蓄力,牽引着缰繩的手腕内側暴起條條青筋。對峙與僵持之中,既有人與馬力的較量,也有馬與人神的交流,是一種力與美的統一,是靜與動的和諧。馴馬俑與陶馬互相襯托,構成了一副勇士與駿馬、力量與氣勢互相輝映的場面。
這組彩繪馴馬俑與擡腿陶馬更反映了唐人在深層次意義上對美的理解與感悟,成功诠釋了古典現實主義藝術的真谛,唐代藝術家不僅以高超的技藝和飽滿的熱情,創作了跨越千年而不朽的藝術佳作,而且還将大唐盛世的欣欣向榮凝固在永恒的瞬間。
(圖片均由洛陽博物館提供)
更多藏品
齊侯銅盂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力量衰微,為了加強周王室的勢力,王室就與強大的諸侯國聯姻,洛陽博物館的齊侯寶盂就是周王室與諸侯國齊國聯姻的實物見證。作為一件陪嫁品,它印證了《左傳》中記載“周靈王求後于齊”的真實性,對研究周王室與齊國的政治地位以及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關系有着重要意義。
東漢石辟邪
我國古代造型藝術中,工匠将各種動物特征集于一體,為我們創作出了許多具有神話色彩的瑞獸,辟邪就是這樣。漢代工匠運用純熟的藝術手法,使該辟邪給人以強烈的古拙感,充分體現了辟邪的氣勢與動感,賦予石辟邪氣勢磅礴的美。
白玉杯
白玉杯是曹魏時期的飲酒器。它采用名貴和田美玉琢制而成,圓體造型,筒身直腹,圓餅型高足,通體光素無紋。雖沒有任何裝飾,卻給人強烈的美在天然的感受。
三彩黑釉馬
黑釉馬是罕見的唐三彩黑釉器物,為文獻中“龍種神駒,四蹄踏雪”的藝術再現。
參觀貼士
洛陽博物館現有一個大型基本陳列和五個專題陳列。其中,基本陳列《河洛文明展》榮膺“201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2018年5月,與河南博物院合作舉辦的《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展》榮獲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9年,洛陽博物館在河南省内率先嘗試了夜間開放,延長開放時限,為遊客提供獨特的夜間參觀體驗,滿足公衆參觀博物館的多元化需求。
來源: 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