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新言“子罕”十三,蘿蔔/攝影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九夷。夷,古有講,中原向東走,沿海地區,或更海外,如朝鮮等更遠之地。而“蠻夷之地”(也有指“蠻”在中原南部,“夷”在中原東部),常常不僅指它們離中原地區遠,也常泛指未開化,比較蒙昧野蠻之地,文化少,相對中華文明不發達的地方。而這個“九夷”,就更是泛指很多蠻夷之偏遠地帶。(中國人說“三”,說“九”常指代“很多”,而往往也并不特指具體數字。)
孔子有打算遷居到蠻夷偏僻之地。就有人問他,“您要去的那裡荒山野嶺,老百姓也蒙昧未開化,文化不興,禮儀不行之地,這麼簡陋鄙陋的環境,您去那裡又有什麼價值呢?”
孔子說,天高水遠地荒涼又怎樣?隻要有君子住過去了,自然人傑地靈,開化風氣,能普遍改善提高一方水土的風物與當地人的素質。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還有個理解是,環境條件艱苦,對于一個有修為和有覺悟君子的來講,完全沒問題,絲毫不受影響。
本章句,雖然,說了孔子打算去居九夷這個事兒,孔子也說了,隻要身為君子就會做好足夠的準備來應對這蠻夷之地的偏僻簡陋,但是,并沒說孔子為什麼要“搬家”?古代還有學者認為,“夷”之地其實不是荒蠻之地,而是“君子國”,那裡住的都是謙謙君子。所以另類一些解釋還有:孔子說,我去君子國住,裡面都是君子,哪裡有什麼簡陋的,興旺熱鬧還來不及呢!
曆朝曆代,學者們對于《論語》的各種解釋早就“百家争鳴、百花齊放”了,各種解讀閃現,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大家還是圍繞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孔子有怎樣的言行,孔子怎樣待人接物、為人處世來讨論這個複雜的世界,以及探究人性。
筆者認為,本章句重點不是在說孔子要從哪裡搬到哪裡,而要搬去的地方條件還不太好,不是這個。重點是我們要看孔子的言行……
其實大家應該已經看出來孔子是個牛人了吧,作為君子、聖人,他老人家“我行我素”,“我就是我,到哪裡都是一樣的煙火”——他在《論語》“學而篇”中就曾說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到哪裡都一樣好學,都一樣不在乎個人的利弊得失,走到天涯海角他最關注的還是求學,還是求正道!
如此而已!
蘿蔔/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