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纖維的革命
青島新維紡織推進叠代滌綸新材料産業化,得到國内主要運動品牌認可
服裝并非一開始就是我們看到的樣子,它經曆了從纖維到絲線,再到面料,最後到成衣的過程,其中最基礎最核心的是纖維。
在安踏即将舉辦的産品峰會上,青島新維紡織開發有限公司将與杜邦、伊士曼等頂級跨國公司和研發機構一道,提出各自的産品方案。能夠讓安踏在一衆巨頭之外另眼相看,新維紡織憑借的正是一種叫叠代滌綸的新型纖維材料,其颠覆了人們對傳統滌綸的認知,能夠在短時間内速幹排汗,蒸發速率達到創紀錄的0.43g/h。
“市面上一般的速幹産品蒸發速率隻要達到國家标準(0.18g/h)即可,我們還在研發蒸發速率0.52g/h的新産品,接近國标要求的三倍。”新維紡織總經理王遵元介紹。
實現普通滌綸的叠代升級
纖維的更新叠代在紡織服裝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棉、麻、絲、毛四大天然纖維之外,滌綸、錦綸、腈綸、丙綸、氨綸等合成纖維已成為紡織業的主要原料,并被用于各種高檔服裝面料。比如原杜邦公司的萊卡,其實就是氨綸纖維的注冊商标,使用萊卡的服裝都會挂一個吊牌,象征着高品質。
從事化纖紡織30年的王遵元,曾為山東如意集團“如意紡”提供關鍵性原輔材料,深知中國紡織服裝業與西方的差距不隻是在于品牌,更在于纖維材料。他把目光放在了合成纖維的第一大品種——滌綸,緻力于創造一種颠覆性新材料。
傳統滌綸大家并不陌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的确良”就是滌綸,其學名為聚酯纖維,最大的優點是抗皺性和保形性很好,但缺點同樣突出,抗靜電、透氣性和吸濕性差。
“叠代滌綸就是滌綸的升級版,即滌綸2.0。它克服了普通滌綸的諸多缺點,實現了普通滌綸應用的叠代升級,具備舒适、自然親水、快吸快幹、弱起球、低靜電、更柔軟、低溫環保、節能減排等優秀性能。”王遵元告訴記者。
普通滌綸不吸水,做成運動服裝很難做到出汗後快速幹燥;而叠代滌綸的蜂巢科技分子結構實現了分子導濕,使濕氣迅速擴散蒸發,保持人體幹爽舒适體驗。這也是新維紡織得到國内主要運動品牌認可的重要原因。
2018年,王遵元與叠代滌綸的發明人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張大省共同推廣這種新材料,以新維紡織為載體,開始了産業化之路。四年時間過去,叠代滌綸從“養在深閨”到嶄露頭角,逐漸在運動、内衣、休閑裝、家紡等領域得到應用,客戶包括安踏、太平鳥、喬丹等品牌。
基于叠代滌綸的出衆性能,新維紡織還研發出了純棉質感的新型毛巾,既有純棉的無靜電、吸濕、透氣、柔軟,又有純棉不具備的速幹、抗皺、耐用等特點。
圖源:青島新維紡織開發有限公司官網
材料創新是核心競争力
一種纖維材料的産業化并不輕松。叠代滌綸從纖維到絲線再到面料,最終做成速幹T恤、休閑服、混紡毛衣、毛巾等産品,需要不同的定制開發。
“做試驗用的原料不是以公斤來計算,而是以噸來計算,一次就要花掉幾十萬元。而一個産品最終成型要經過反複驗證,經曆多次失敗。”王遵元說。
投入巨大,還不一定立即有産出,國内企業一般很難有動力做如此風險極大的原始創新。而國外品牌早就開始這麼做了,二十年前優衣庫就和東麗公司創建“次世代原料開發團隊”,其HEATTECH等“黑科技”産品應用了多種新型合成纖維。耐克、始祖鳥、迪桑特也無不押注材料創新,科技是它們最重要的标簽。
如今,越來越多國産品牌意識到,纖維材料創新帶來的産品差異化已經成為核心競争力,唯有注重新材料、新技術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建立在材料創新上的品牌才是獨一無二的品牌。這也是為什麼安踏、李甯、比音勒芬等品牌商都找到我,它們要研究纖維材料。”王遵元的感受頗深。
甚至連資本都開始關注起纖維賽道,國内多家大型創投基金也紛紛找上門來談投資合作。“做産業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不可能靠資本拔苗助長,需要有專精特新的勁頭,用3到5年甚至10年的時間,然後開花結果。我們理想的投資人是有耐心的長期投資者。”王遵元說。
由于占據纖維材料的制高點,新維紡織對産品價格有着絕對話語權,普通滌綸價格不到1萬元一噸,叠代滌綸要貴出好幾倍,脫離了低價厮殺的紅海區域。
在王遵元看來,青島有一批專注于功能性纖維研究與開發應用的科技型企業,叠代滌綸、甲殼素纖維、海藻纖維、百草纖維等新型材料都誕生在青島,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卻是青島紡織服裝業重振雄風的希望所在。
目前,王遵元已成立青島新維紡織研究院,聚焦紡織實用性研究、服裝智能化和纖維智能化等,以叠代滌綸為依托,延伸到熱感保暖、氣凝膠、防火等其他材料領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