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蕭何、張良并稱“漢初三傑”,運籌帷幄的張良和給劉邦送糧草、送兵馬的蕭何人生的終點同是64歲,是壽終正寝。相比張良、蕭何,同樣名列三傑的韓信則在35歲,不經過任何的司法程序,被呂後殺于深宮之中,夷三族。
單從曆史的結果和大走勢來論,很容易得出韓信功高震主,劉邦已經一統天下,容不下外姓人有半點兒威脅劉家天下所以消滅韓信的結論。其實翻看曆史的細節,就會發現處在劉邦位置,去看韓信做得一些事,韓信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幫漢軍打江山(劉邦的天下有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一方面逐漸成為劉邦的眼中釘。
曆史:漢初三傑、從左到右,韓信、張良、蕭何
楚漢之争中,韓信提出:以劉邦為誘餌,在荥陽一線吊着項羽的主力部隊,此時身為大将軍的韓信則獨自向北方開辟第二戰場。當韓信接連攻下魏、代兩地後,韓信的軍事實力已然很強了,劉邦多次寫信向韓信求援,但他就是不做回複。韓信軍功可嘉,但是卻不通君臣之交,這次沒有向劉邦表示忠心是緻命的,因為讓劉邦第一次對韓信起了疑心,甚至有可能給日後埋下禍根。劉邦帶領着幾個親兵親自趕往韓信當時所在的趙地,進入營帳一把拿過印绶,調走了韓信大部分兵。而劉邦的這一次從荥陽到趙地,也是千辛萬苦逃出來的,當時荥陽被項羽的楚軍圍困,路上還搭上了一個忠實将軍耿紀的性命,差點自己的性命也丢了。
劉邦劇照
如果說荥陽的犯錯,韓信能說自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樣的話,那第二次犯錯總會讓劉邦看成是“擁兵自重”的要挾。劉邦派了謀攻的高手郦食其去遊說齊國,不戰而屈人之兵,齊國70多座城池歸降劉邦。而且郦食其對齊王保證,如果漢軍攻來就把自己煮了,于是齊王撤除了齊國上下所有的戰鬥準備。韓信這個時候已經一路凱歌,也正要攻打齊國,雖然已經知道郦食其勸降齊國的消息,但是還是擅自出兵攻打齊國。由于齊國已經不設防了,完全沒有一點防備,韓信很輕松就拿下了齊國,還讓上書讓劉邦冊封自己當“假齊王”,代理齊國。韓信這麼做,是拿劉邦給他的兵權和大将軍,蕭何給他的糧草和漢王劉邦的信譽以及漢臣郦食其的生命來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韓信進攻齊國後,認為郦食其是劉邦派來的以命換齊國的死士,于是把郦食其扔到了鍋裡)。
韓信
韓信的這兩次犯錯都是緻命的,既是沒有處理好君臣關系,也是沒有及時向劉邦證明自己的忠誠。
君臣關系,最重要的,君不給的,臣子不能強要。劉邦天下大定後,劉邦讓“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自己挑封賞,張良卻隻要了他和劉邦相遇時的留縣作為封地,這等作法既處理好了君臣關系又表了忠心。而韓信向劉邦讨要“假齊王”和其封地的時候,劉邦還沒有平定天下,項羽也還虎視眈眈,劉邦當時無奈不能和韓信翻臉,而韓信的請求也更像是要挾,最終給埋下鐘室之禍。
君君臣臣,韓信不懂,所以必死。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各位網友踴躍留言,發表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