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修心靜心的書

修心靜心的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5 20:38:16

不喜歡這本書的名字《别生氣啦》,如果按照作者的本意,書名取為《弱點反省練習》或者《修心練習》,應該不至于讓這本書像雞肋一樣放在書架上那麼久。

因疫情原因社區被管控,買的書一直沒配送,實在無聊,“勉強”拿起這本書翻看,很出乎意料,書名很俗氣,内容很走心。

作者小池龍之畢業于東京大學,是月讀寺的住持,也是一位日本炙手可熱的大衆佛法推廣禅師。

這本書是作者連載兩年的《修心練習》專欄摘選。作者說“處境艱難的時候,人最容易自亂陣腳。然而越是這樣汲汲營營,越難以保持鎮靜,最後把生活搞得一團糟。”作者以自己的弱點為素材,對生活中的煩惱進行身臨其境的分析,幫助人們在心緒紊亂的時候,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

本書有108篇文章,每篇小文章簡短、易讀,直擊人心,兼具理論性和可操作性。我選了一些值得自己反省的練習跟大家分享。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1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2

坦然面對他人和自己的“無常”

無常是個佛教用語,無常就是變化。我們一般不喜歡無常,覺得跟它連接的是災難、事故,總之是變壞,但是,變好也是無常,生病的時候因為無常所以能痊愈,這也是變化。

對他人的反複無常多一些寬容。

我們對于他人的反複無常,總是無法原諒,并因此而生氣。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内心本就是諸行無常,改變主意也很正常。如果能這樣想的話,就會變得更為寬容。這樣一來,在守護自己内心的同時,也能從長遠角度出發,去守護他人。

接受好意,更要謹記“諸行無常”。

接收到别人的好意,我們會高興,覺得自我價值提升了,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價值感不斷下降,反而心中會升起不悅。為了防止這種情緒的波動,我們在接收到他人的善意時,不應被高興沖昏了頭,而應該秉持“諸行無常”的觀念,認識到這種善意隻是一時的,終有一天會消失。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3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4

“一切皆有可能”是世界的常理

隻有承認一切皆有可能,我們的内心會變得更加強大。

一位佛教大師說過:“一個人不犯殺戮,并非因為他心地善良,而是因為他恰得上天庇佑,即使不殺不盜,也能活下去。要是他被置于特定的環境和精神狀态之下,無論是殺人還是盜竊,都是有可能的。”

無論是多麼失禮的話語,不守約定的行為,或是犯下駭人罪行的犯人,都不是“不可能”的,而是“皆有可能”。大多數人的心底都藏着一顆“惡”的種子,要是環境改變了,這顆種子便會生根發芽。到那時候,我們也可能會跟這些人一樣,做出錯誤的選擇。

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種“自己也會犯錯”的可能性,就可以擺脫“不可能”的束縛,對别人也能夠多點寬容和理解了。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5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6

不要着急,

既要學會等待又要學會停頓

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發出信息,希望别人第一時間給我們反饋和回複,否則我們就會焦慮、急躁或生氣。

我們要練習從容不迫地等待。等待也是一種能力,既能使自己保持優雅,又可以給對方足夠的思考空間,對雙方都是有益處的。

相對于我們希望别人第一時間給我們反饋,有時候我們給予的反饋又太快,沒有經過思考,這時候我們要練習停頓。

有時候我們會輕易給出允諾,事後發現自己做不到。所以在承諾之前,停頓一下,不要着急說YES,至少讓自己考慮一下。

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謝謝,但是。。。”下次遇到這種情況,請在謝謝後多停頓一會,再說但是,否則,對方聽到的不是感謝,而是“但是”後的否定。

我們的某些想法和情感是一時的,憑着一時的想法付諸行動,有時會後悔。比如,因為一次争吵跟戀人提出分手,因為受到一次不公平的對待提出辭職。尤其在做重大決定之前多停頓一些再做決定。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7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8

認清發脾氣的本質,平複心情

我們發脾氣是對他人的憤怒、欲望以及愚蠢的連鎖反應。

他人的憤怒一般具有攻擊性,通常是我們受到批判或者傷害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因為别人的憤怒而發脾氣。

他人的欲望或貪婪具有掠奪性,别人的欲望越強烈,我們得到的就越少,有時候這種欲望對我們有實質性的傷害,有時候并沒有實質性的傷害。比如,有人在我們面前炫耀,我們會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掠奪,不高興,但是這并沒有對我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他人的愚蠢或無能讓我們發脾氣,比如面對他人的失敗,我們覺得不可原諒。最典型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精神攻擊,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能力不夠或者無法改變的性格缺陷而不是故意犯錯誤跟父母作對,如果不能有清醒的認識,總是因為孩子“做錯了”——父母關于對錯的标準有時候也有待商榷——發脾氣,這種總是被否定的感覺對孩子是很大的傷害。

所以,每當我們覺得别人不可原諒、想要沖人發脾氣的時候,如果能夠意識到這是因為我們對别人憤怒、欲望以及愚蠢連鎖反應的結果,内心就會多一些淡定和平靜。

如果這對我們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那就爆發吧(作者是個佛教徒并沒有這麼說);如果這對我們并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或者如果我們條件反射性的發脾氣會産生不良後果,那還是請慎重。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9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10

傾聽自己的聲音,

不要太介意别人的看法

我們都希望别人能夠無條件地理解自己,傾聽自己。但是遇到一個能全身心傾聽自己的人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傾聽自己的聲音。

當我們傷心的時候,自己安慰自己:“原來你是為了這個在傷心呀!”生氣的時候,自己理解自己:“原來你是因為這個在生氣呀!”像這樣,我們就能先自己傾聽自己,自己理解自己,讓自己的心情平複,心靈也會重獲安甯。

這有點像道家養生“恬淡虛無”中的“恬”。“恬”跟"舔"同根同源,本意就是動物受傷以後拿舌頭去舔傷口。所以,"恬"是一種通過自我療傷、自我寬慰,最後達到自得其樂的能力。

我們要傾聽自己的聲音,但是不要太介意别人的看法。

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如果時時刻刻都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豈不是自找麻煩?無論别人怎麼想,自己問心無愧便是了。拿出“就算别人失望也沒關系”的勇氣,把别人的想法、評價放在一旁。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11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12

避免無意義的争論

在生活中,當我們與别人的見解發生沖突,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為了“獲勝”,會與對方發生争論,很多時候這種争論都是無意義的。

釋迦牟尼說過:“好勝心強的人,總喜歡擡高自己的觀點,貶斥别人的觀點。因此,他無法擺脫争論。

有時候,我們會為了逞一時的口舌之快,把對方逼入絕境,即便已經在争論中“獲勝”了,還要在最後補上一刀“都說了我才是對的!”。這樣隻會在兩人之間留下一道不可彌補的裂痕,更何況在“失敗者”的傷口上撒鹽,并不是一件多麼光彩的事。

所以,有要争論的沖動之前,停頓下,想一想:這些也不是什麼非說不可的話,隻不過是我硬要與别人在觀點上分個高下罷了。我們可以在心中保留着自己的觀點,在行動上适當地後退一步,給雙方都留點餘地。

就像釋迦牟尼說過的“要是遇上固執己見的人來挑釁,就随他們去吧!因為在這裡,即使挑起争論,也沒有人會應戰。”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13

修心靜心的書(一本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的修心手冊)14

寫在最後

書中引用了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個典故。人問:“杜鵑不啼,欲聞其啼,則何如?”有人答:“杜鵑不啼,則殺之。”有人答:“杜鵑不啼,則逗之啼。”德川家康答:“杜鵑不啼,則待之啼。”

我想,修心也是個“杜鵑不啼,則待之啼”的過程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