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劉慶峰ai+教育推動師生減負

劉慶峰ai+教育推動師生減負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3 06:07:23

劉慶峰ai+教育推動師生減負?“活到老學到老,這20年來我每天都在學習新知識我雖然不是人工智能專業,但經過20年的學習耕耘,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從自學機器人相關知識,到從事智能機器人教育、創建“智創空間”和人工智能體驗中心,化學專業出身的廣州市電化教育館正高級教師王同聚,卻與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打上了“交道”他深耕人工智能教育、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近20年,培訓教師、學生和家長2萬多人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劉慶峰ai+教育推動師生減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劉慶峰ai+教育推動師生減負(人工智能教育的)1

劉慶峰ai+教育推動師生減負

“活到老學到老,這20年來我每天都在學習新知識。我雖然不是人工智能專業,但經過20年的學習耕耘,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從自學機器人相關知識,到從事智能機器人教育、創建“智創空間”和人工智能體驗中心,化學專業出身的廣州市電化教育館正高級教師王同聚,卻與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打上了“交道”。他深耕人工智能教育、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近20年,培訓教師、學生和家長2萬多人次。

王同聚走的不僅是一條人工智能教育道路,更是一條終身學習之路,他堅持做人工智能教育的“趕路人”。

2001年,王同聚進入中山大學,在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學習,次年在中山大學附屬中學開始從事中小學智能機器人教育,自那時起便與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國内開展機器人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學校較少,缺乏教材和可借鑒的教學模式,這成為王同聚教育道路上的“攔路虎”。王同聚一邊自學機器人相關知識、編寫校本教材,一邊開展智能機器人教學、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機器人競賽活動。在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他也斬獲了“全國十佳科技教師”等多項榮譽。

編寫教材并非易事,這背後蘊含着王同聚對人工智能教育的拳拳之心。自2003年起,王同聚作為《人工智能初步》教材的主編,到中山大學圖書館和廣州圖書館大量搜集、借閱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書籍,系統地學習了人工智能相關知識,于2005年底完成編寫。此外,他還編著出版了12部人工智能與STEM教育教材,為開展人工智能師資培訓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推進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的過程中,王同聚遇到教學設備和教學模式匮乏、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但他“就是‘一根筋’,想辦的事情一定要辦成”。為配置先進高端的教學設備,王同聚主動拿出可行性方案,經過校方和有關部門評審,購入相關設備,最終化解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老師一定要主動想辦法、想點子,摒棄‘等、靠、要’的思想。”王同聚表示。

由于在人工智能教學方面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較少,教師未能形成成熟的教學模式。為破解這一難題,王同聚結合自身的教育經曆,依托智能機器人,與研究團隊構建“微課導學”教學模式等。教師在課前錄制好微課,讓學生觀看視頻進行課前預習與課中研習,以便教師能夠在課堂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問題,進行答疑并解決。此外,學生還能在課後觀看視頻來鞏固所學知識。

為幫助教師提升講授人工智能課程的能力,王同聚不僅開設了繼續教育課程、專題講座等,還帶領教師“走出去”,與行業專家、名師進行交流。廣州市南武中學教師許月媚是廣州市王同聚名師工作室成員。“經過三年多的培訓,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許月媚說,在王同聚的影響下,自己将所學知識技能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參與人工智能校本課程的開發,承擔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市級公開課,主持省級、市級人工智能課題研究等。目前,許月媚已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中小學智能教育班名教師培養對象。

王同聚還參與廣州院士專家行活動,深入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普及活動。為增強講座的趣味性,他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作介紹,還經常把演示道具帶到現場。在廣州市天河區彙景實驗學校裡,他表演了一段懸空體感式虛拟爵士鼓。在腳上戴上一個黑色的盒子後連接藍牙,隻需拿着鼓棒敲不同的方位,就會傳出鼓的聲音。看似敲空氣、實際在打鼓的表演,赢得了現場的掌聲與喝彩。

“開展有趣有益的人工智能普及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等。”王同聚認為,随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教師要讓學生認識、擁抱人工智能,并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社會。(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曾海盈 記者 劉盾)

作者:曾海盈 劉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