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語文古代官職常識

高考語文古代官職常識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5 21:01:50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内容,但龐雜的内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隻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今天給大家分享古代文化常識之古代年齡稱謂,大家記得收藏,一起感受年齡稱謂文言表達的魅力吧。

高考語文古代官職常識(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

【襁褓】襁指背負嬰兒用的寬帶,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

舉例:寅以菽漿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嘗啼。(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

【孩提】指兩三歲的兒童。

舉例: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孟子·盡心上》)

【龆龀tiáo chèn 】指兒童換牙時,七八歲。

舉例:未逾龆龀,已議論天下事。(北周·庾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垂髫】古時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舉例: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

舉例: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詩經·氓》)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

舉例: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别》)

【及笄】笄,發簪。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而束發加笄,表示成年。後世遂稱女子适婚年齡為“及笄”。

舉例: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湯顯祖《牡丹亭》)

【束發】成童的年齡,15至20歲。

舉例:餘自束發讀書軒中。(《項脊軒志》)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後泛指男子二十

舉例: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而立之年】古代男子三十歲。語出《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不惑之年】古代男子四十歲。

【知命之年】古代男子五十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幹、地支組合,每一幹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幹支名号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後稱年滿六十為花甲。古代六十歲亦可稱“耳順之年”。

【耆qí艾】年壽高。古稱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

舉例: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荀子·緻士》)

【古稀】七十歲。出處: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杖朝之年】八十歲。出處: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禮記·王制》)

【耄耋】八九十歲,泛指老年男性。

舉例: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對酒歌》)

【期頤之年】一百歲。出處:百年曰期、頤。(《禮記·曲禮上》 )

高考語文古代官職常識(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2

【小題檢查】

1.(16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齡,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項是( )

①餘自束發讀書軒中

②豆蔻梢頭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2.乾隆皇帝在一次宴會上,指着一位老者,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紀曉岚靈機一動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問:這位老人多少歲呢?( )

A.140歲 B.141歲

C.121歲 D.123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