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味的成語謎語?成語是語言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廣泛用于書面或口語中,深受人們喜愛,它除了表達上的“正常”運用外,還可用來制作謎語筆者平常留心閱讀與收集,發現運用成語(俗語)制謎的有以下幾種形式與方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有趣味的成語謎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是語言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廣泛用于書面或口語中,深受人們喜愛,它除了表達上的“正常”運用外,還可用來制作謎語。筆者平常留心閱讀與收集,發現運用成語(俗語)制謎的有以下幾種形式與方法。
直接運用法。
即直接用成語作謎面猜射某物,這是常用(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如“懸崖勒馬”,打一國家名稱,謎底是“危地馬拉”, “幹釣一發”,打一成語,謎底是“危如累卵”
漏字法。
即故意漏掉成語中的某一個或兩個字作為謎面,如“同0同德”打一成語。熟悉成語的讀者一看(聽)便知是成語“同心同德”漏了個“心”字,即“心”沒有在那兒,其謎底應是“心不在焉”。又如“0望0際”,打一成語。這是成語“一望無際”漏了“一”與“無”二字,要猜出其謎底,必須從“一”與“無”中取來補上,聯想到與此二字有關的成語,便可悟出其謎底應是“一無可取”。
錯字法。
即将成語中的某字故意寫成錯别字來作謎面,讓你辨識,猜出謎底,如“有心皆碑”打一成語。我們知道成語中隻有“有口皆碑”,并無“有心皆碑”的說法,即“心”不是, “口”才是,便可悟出其謎底是“口是心非”。
直接用成語或俗語作謎面猜射古代名著中人物名稱的,更不泛其例,現輯錄幾則如下,以鄉讀者。
猜《三國演義》人名的有:
鑿壁偷光--孔明;赤兔殉主--馬忠;孔雀收屏--關羽;相貌堂堂-顔良等。
猜《水浒傳》中人名的有:
鬥轉星移-時遷;後生可畏-童威;單刀赴會一關勝,粗中有細—魯智深等。
猜《紅樓夢》人名的有:
踏雪尋梅一探春;爆竹除舊--迎春;花香撲鼻一襲人,微火煎茶—焙茗等。
此外,用古人詩(詞)句作謎面猜射某物,則别有一番情趣,如“為賦新詩強說愁” (辛棄疾《采桑子》)猜外國小說名,謎底是《少年維特之煩惱》。聯系原詞内容,仔細推敲其謎面與謎底。二者扣合得當,真是天衣無縫而又形象貼切。(當然,這必須熟悉辛棄疾的《采桑子》這首詞,特别是其中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句,否則就不易猜出來。)
又如: “一别清江水,揚帆又揮巾。”打一字,謎底為“鞏”字。(“别”去"江"字中的三點水, “揮”掉“帆”字中的“巾,剩下“工”與“凡”,合而為“鞏”。) 筆者也曾試用廣告語、俗語、詩句制作謎語,現選幾例供讀者評析:
“更名啟事”-打一成語。謎底“去僞存真";
“遺失聲明”-打一成語。謎底“亡羊補牢”;“商品廣告”-一打一俗語。謎底“王婆賣瓜”;
“征婚啟事”-一打《琵琶行》一詩句。謎底“相逢何必曾相識"。又如“萬紫幹紅總是春”—打《水浒傳》一人名。謎底“花榮”, “解包袱”--打一城市名: “開封”。
無論是制謎與猜謎,都要運用聯想法與會意法,分析、推敲謎面與謎底的關系,或相關,或因果,或近義等,當然還必需具有廣泛的知識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