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吳江波/文
編者的話:2021年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了天津濱海、上海浦東、江蘇昆山、成都溫江等地,肯定了它們在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産業特色優勢明顯、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産業基礎雄厚等方面的作為。一位溫江的朋友,激動得夜不能寐,寫成此文介紹家鄉,投到川觀新聞來。
雪山下的“金溫江”梁波 攝
一座城市有一個時代的曆史使命,一座城市有一個時代的産業經濟。在溫江這座僅有277平方公裡的西部小城裡,生動演繹着一個個那些關于“黃金”的故事。
“金溫江銀郫縣”,這句成都平原家喻戶曉的俚語,算是坊間對溫江農業文明認識的簡明表達。
這塊“金土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被先民們相中。相傳4000多年前,古蜀的第三個王——魚凫王,帶領部落順着岷江而下來到溫江,看到這裡平疇沃野,林水相依,最宜采摘捕魚栽種作物,于是選址萬春建立國都。考古發現的魚凫古城遺址,面積跟周莊古鎮差不多大小,整座古城呈六邊形,城牆用土與卵石交替鋪就夯實而成。後來考古學家還發現,古城遺址附近還有大量谷物種子,可見那時魚凫王已經辟地引水、漁獵農耕,帶着古蜀先民們過上了“飯稻羹魚”的樂呵生活。
人們感恩大自然給予這座城市的恩賜,更懂得種出“金饽饽”的期許。他們并不滿足“随便扯一根樹枝插到土裡都能活”的土地依賴,倍加珍視這塊灰色沖積水稻母土的肥力,懷着對先祖授業的敬意,世代耕作研習,把農業生産做得淋漓盡緻。
江安河兩岸的人們,傳承着精耕細作的祖訓,育秧時培泥做畦,分插時均勻排列,聽取蛙聲一片已然稻花香甜。馬壩河沿線的人們熟谙“蒜經”,繃線拉線鏟溝,遵循時令下種,生長出的“紅七星、白七星”都是全國蒜行的嬌子,“溫江大蒜”成長為國家地理标志産品。還有黃家石橋的南瓜、遊家渡的韭菜、茅草碾的圓根蘿蔔、天星村的富曬蔥,這些地道食材成就了市民舌尖上的地道美味。二十世紀末,這片希望的田野已經茁壯成長為“全省第一個小康縣”。
“銜着金鑰匙出生”的溫江人,對工業項目有着敏銳的直覺。1984年,當得知成都印鈔廠組建選點的消息,城市建設者主動争取,兩年後一個代号為“國營540廠”的重大項目在溫江落地。在後來的幾年時間裡,熱電廠開建,印鈔廠開建,貴金屬分廠開建,一個個建設項目次第挂果。到了1993年,原旺蒼縣東河印制公司的設施設備、員工家屬全部搬遷到位,一個被老百姓稱作“黃金城”的成都印鈔公司落成啟航。在這裡生産着全中國最受歡迎的産品,一張專用印刷紙經過膠印,完成鈔票正背面底紋圖案的印刷,又經過圖文凹印,便呈現凹凸立體感,再經過絲網和凸版印刷、正背面塗布、裁切等工序,一張精美絕倫的人民币就完美出品。在這裡精煉着黃金,公司旗下的中鈔長城貴金屬有限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國家金銀精煉、金銀合金材料、金銀紀念币坯餅和金銀工藝品生産的專業企業,一年的黃金白銀精煉能力分别可以達到100噸和300噸以上。
成都醫學城三醫創新中心 張志強 攝
大健康,這個全球公認的黃金産業,如今在溫江集聚成勢。
一個城市的遠見,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多年以前,溫江也面臨成長的煩惱,城市建設者深度思考着城市持續增長的路徑。他們敏銳地感受到,“以‘健康’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消費升級浪潮已經到來。未來三到五年,是生物醫藥産業定格局的窗口期,稍慢一步就會一誤再誤,領先一步就可步步領先。”從此溫江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笃定健康産業,提出“三醫兩養一高地”的産業發展定位,積極構建“三醫 大數據/AI”的産業體系,全域深耕大健康産業。
對市場天生敏感的企業,也感受到西部這座小城沃土的味道,毅然布局落子溫江。多年以後,一座三醫融合産業之城拔地而起,藥明康德、科倫藥業、博奧生物創新引領,泰康人壽、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前海人壽、太平人壽“五朵金花”競相開放,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研發中心、212個省部級研發平台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潛心發展,169萬平米創新載體高效服務。
多數人因為看見而相信,“來溫江,享健康”業已成為老百姓最幸福的城市推介話語。
2021年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了天津濱海、上海浦東、江蘇昆山、成都溫江等城市,肯定它們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産業特色優勢明顯、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産業基礎雄厚的地方。一座西部小城獲此殊榮,我們欣然感知:天道不隻是酬勤,還有遠見與堅守。
魚凫金溫江,健康花園城。進入新時代的溫江人,必将續寫更多的“黃金”故事。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