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西運城水彙會

山西運城水彙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06:07:22

山西運城水彙會?新華社太原5月8日電 題:山西運城:“聚寶盆”聚起人氣、财氣和底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山西運城水彙會?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西運城水彙會(山西運城聚寶盆)1

山西運城水彙會

新華社太原5月8日電 題:山西運城:“聚寶盆”聚起人氣、财氣和底氣

新華社記者王文化、王井懷

多年來的農村,人往城裡跑,錢往城裡存。如今,在山西省運城市的28個村裡,情況不一樣了。從去年開始,這些村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由鄉賢組織起資金互助合作社,彙聚鄉間閑散資金,扶危濟困、敬老助學,還為創業者播撒“及時雨”。基層幹部群衆說,這就像個“聚寶盆”,聚的是人氣、财氣,聚的是鄉村振興的底氣。

“新平台激發了新風尚”

運城市聞喜縣溝渠頭村最近成立了一家特殊的合作社: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服務合作社。“29名鄉賢和近200名鄉親出資160多萬元,保本吃息,為村裡老人免費吃飯提供保證。”村黨支部書記楊鎖旺說。

這是運城市成立的第28個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去年來,運城市委宣傳部在弘揚鄉賢文化時,支持鄉賢們組織起來,為鄉村振興辦實事,資金互助合作社應運而生。

關公故裡運城自古就有鄉賢治村、扶危濟困的風尚。改革開放以來,這裡有64萬人外出打拼,如今2800多人回村進入村“兩委”班子,3000多人成為農村後備幹部,成為鄉賢治村的主體力量。依托鄉賢,各村成立互幫互助的融資平台,由鄉賢理事會、監事會來管理,負責接收鄉賢出資,監管資金去向。

新平台激發了新風尚。出資60萬元的萬榮縣永利村村主任王靖博說,聽說要成立資金互助合作社,村裡人積極性很高,有的鄉賢特地從城裡趕回來參加。“鄉賢出資從數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很快融資近百萬元。”

原本流向城裡的錢開始回流到村裡。溝渠頭村出資的29名鄉賢中,在外鄉賢占到17人。村裡人也放心把錢放到合作社裡。聞喜縣柏底村退休工人衛官水拿出1萬元“棺材本”放到合作社中,這位73歲的老漢說:“管錢、用錢的是村裡小輩,我放心”。

運城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介紹說,短短一年時間,28個村成立了資金互助合作社,吸引近800名鄉賢出資,融資額達到2200多萬元,“這是當地鄉村振興的本錢。”

“有錢使在刀刃上”

上千萬元的資金不是小數目,放在“資金互助合作社”這個新事物上,怎麼用?用在哪?

萬榮縣靈池村村主任楊自甯拿出賬本讓記者一筆筆地看:捐助一戶殘疾貧困戶1000元,捐助一位村民手術費2000元,152位貧困人口每人分紅100元,修建文化活動場所5.5萬元……“都用在了刀刃上”,這位62歲的農村老漢說。

“怎麼用錢是鄉賢理事會、監事會集體決策的。”楊自甯說,“村裡哪家什麼情況,大夥都清楚,坐下來一商量,準錯不了。”這也成為當地資金使用的通用方式。

記者了解到,各村出台了規範的資金使用辦法,每收一筆錢、用一筆錢,都要經過鄉賢審查這一關,嚴格規定資金的籌集、管理、借用、擔保抵押等。同時,萬榮縣規定資金使用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扶貧濟困等公益事業,聞喜縣要求收益分配時長者社員優先分紅。

在這種制度下,養老敬老成為各村合作社普遍重視的事。楊鎖旺說,現在村裡老年人多,每天有110多人到日間照料中心吃飯。“以前村集體經濟收入低,隻能管一頓午飯。現在有了合作社,可以自己盈利賺錢,未來一兩年就能讓全村老年人免費吃上一日三餐。”

嘉獎後生學業是另一項重要用途。去年集賢村獎勵兩名考上大學的孩子每人1000元。村黨支部書記楊樹珍說:“古人講耕讀傳家,鼓勵孩子讀書在任何時候都得大力提倡。”

告别“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資金互助合作社還解決了多年來農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曆史一去不複返。

聞喜縣農委主任張安紅介紹,當地規定,合作社資金取之本村,用之本村,并把互助社貸款利息控制在月息9厘以下甚至免息,低于銀行利率,壓縮了逐利空間,确保了互助性。

“方便、快捷、省心,資金互助合作社适合農村小額貸款的需求。”柏底村養雞戶衛天水說。近10年來他的養雞規模一直受困于融資難。農村信用社利息是月息1分2厘,最快要跑1周時間,麻煩;民間借貸利息高達1毛以上,貸不起。現在,他足不出村就能在半天時間裡拿到低息貸款。

資金互助合作社還搭起了銀行與農村之間的橋梁。萬榮縣範家村第一書記孫瑞雲介紹,村内38戶村民申請向銀行貸款,經鄉賢審查推薦了24戶,全部獲批,“比村民個人申請成功率提高60%”。

“鄉賢對村民知根知底,經他們推薦,減少了銀行的調查成本,還能監管貸款流向,效果很好。”農行萬榮縣支行行長封朝陽說,通過三個合作社幫忙,農行短時間内向42戶村民放貸149萬元,“我們要推廣到所有建立資金互助合作社的村子”。

記者走訪發現,群衆普遍用資金互助合作社的錢發展起大棚采摘、運輸、精品民宿、藥材種植等産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發展産業的‘種子’,自然能獲得鄉村振興的豐收。”聞喜縣後宮鄉黨委副書記樊麗娟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