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中益大于利的人生準則

論語中益大于利的人生準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18:53:0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8.7

解釋

“弘毅”, 博大堅忍

“仁以為已任”,就是“以仁為己任”

“而後”,然後

“已”,完結、終止

論語中益大于利的人生準則(士不可以不弘毅)1

大意

曾子說:“一個士不可以不博大堅忍, 因為他任務重而道路遠。把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任務,這任務還不重嗎?一直到死才能停止,這道路還不遠嗎?”

論語中益大于利的人生準則(士不可以不弘毅)2

導讀

周朝的貴族分為五等: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之外就是平民了。土是貴族中地位最低、人數最多、最接近平民的一個階層,社會管理主要靠這一個階層進行。因此作為一個土, 必須具備各種管理社會的知識和能力。孔子教學生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其實就是在訓練一個合格的土。 士最初分為文士與武士,後來偏向文士發展,單獨稱“士”的時候一般都指 文士。

論語中益大于利的人生準則(士不可以不弘毅)3

周朝世襲制度并不是所有的貴族都世襲,世襲本來隻限于天子和諸侯,後來禮崩樂壞,周天子的勢力削弱,地方的勢力增強,卿、大夫也變成世襲的了,但是士則始終不是世襲的。秦漢以後,貴族世襲作為普遍制度基本上已經崩潰,士已經不算貴族,但卻因為社會管理的需要而保證了這個階層存在的必要性,而且還在人數上和功用上更加擴張,成為平民中的領導階級,傳統稱士、農、工、商為“四民”,而士為四民之首。

士因為要管理社會,因而也就具備一種管理者的使命感和驕傲感,這種使命感和驕傲感孟子把它叫作“恒心”一種穩定的、 不會輕易改變的精神狀态。孟子說:“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産,因無恒心。”

論語中益大于利的人生準則(士不可以不弘毅)4

這個階層發展到現代社會就變成今天大家所說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管理者,特别是社會精神價值的守護者,是社會的良心,是一群有社會使命感的人。 這個精神價值或說良心或說使命感也就是孟子講的“恒心”。

本段中的“仁以為己任”,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把守護社會精神價值、社會良心看作自己的責任。而這個守護是沒有終結的時候的,隻要活着就放不下。一個古代的真正的士,或者現代的有擔當的知識人,就應該有這樣一種任重道遠的強烈的使命感。

“士”本來可以譯為“知識分子”,但知識分子一詞現在用得太濫,不能準确地傳達出古代“士”一詞的含義,所以大多數情形下幹脆不譯。

用閱讀去了解這個世界,然後愛上它

——閱世讀書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