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國語中學地理教師裴肖剛
注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裴肖剛 本人供圖
□鶴報融媒體記者 嶽珂
高考在即,考生們正在積極備考,針對地理科目複習及考試技巧,市外國語中學地理教師裴肖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不要死記硬背
“高考地理試題在探索課程标準時,提煉了四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即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市外國語中學地理教師裴肖剛說,對地理核心素養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引導着一線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指導着廣大考生正确備考。”
分開來講,人地協調觀的培養,要求學生正确看待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相互影響,深入認識兩者相互影響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認同人地協調觀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形成尊重自然、和諧發展的态度。裴肖剛舉了一個例子:2020年全國高考Ⅰ卷36題,利用順坡壟種植葡萄,分析該地區的降水特點,這就考查了農業生産要與自然環境相适應的人地協調觀。
區域認知的培養,要求學生形成從空間和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格局有較強的觀察力,并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聯系等方法認識區域,簡要評價區域發展現狀和發展。例如,2016年全國高考Ⅰ卷36題,考查廣西橫縣茉莉花相關知識,将地理事象(茉莉花)置于真實的區域環境中,認識區域内部特征與外部聯系。
綜合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生形成從綜合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對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地理事物和現象發生、發展的過程,從而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方的地理環境特點,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例如,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标)全國Ⅰ卷中,考查末次冰期晚期裡海一度為淡水湖的原因,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綜合思維能力,能從降水、蒸發、地表徑流、水域封閉程度等多方面分析與湖水鹽度的關系。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等真實環境下,通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獲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例如,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标)全國Ⅰ卷中,考查河道沖淤、振興鄉村調結構等。
裴肖剛表示,通過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分析不難看出,高考考生在沖刺備考中,“切記不要拿着課本死記硬背,要重點關注新的高考評價體系,要有意識地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貫穿在每天的學習中”。
考試技巧
具體到考試技巧,裴肖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選擇題要重點做好以下兩點:一是審清題幹要求,分析答題條件;二是仔細分析A、B、C、D四個選項内容。
審清題幹要求,分析答題條件
1.抓住題幹關鍵字眼兒:題幹的關鍵性文字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有些幹擾選項本身表述不錯,但解釋不了題幹關鍵信息;
2.全面分析題幹内容:在審題幹時,應逐字逐句看題幹叙述,全面挖掘題幹的規定性要求;
3.抓題幹本質:審題幹時,應抓住題幹本質,不斷揣摩出題人的考查意圖,排除思維定式幹擾,才能更好地選出正确選項。
仔細分析A、B、C、D四個選項内容
1.注意選項中出現的絕對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隻有、完全等,多數情況下,這些選項錯誤的可能性較大;
2.注意選項與題幹的對應。在答題過程中,要注意選項與題幹的對應,有些選項抛開題幹看并不錯,但不符合題幹要求,應排除;
3.注意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别。對比各個選項,注意它們在叙述上的細微變化;
4.注意應用輔助圖。一些内容複雜但空間概念較強的選擇題,隻從字面上去苦思冥想往往容易弄錯,如能畫簡圖幫助判斷,就容易選出正确答案。
解答綜合題要做好以下三點:
1.良好的審題習慣
審題的目的是理解題意、明确問題。審題要領:圈點關鍵詞語、重視隐性信息、确定答題指向、根據分值确定要點個數。建議大家把大段的文字材料逐句分解,逐句歸納要點信息。
2.缜密的解題過程
解題是在正确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思考問題答案。解題關鍵:明确答題範圍和要點;解題要領:展開聯想、求助圖示、排列要點。建議大家在平時完成解題後,認真分析,形成嚴謹、科學的解題思路。
3.規範的答題術語
答題是把解題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圖像等方法表達出來。答題基本要求:清楚、準确、簡明、完整、有序;答題關鍵:正确運用術語。建議大家把近3年高考真題中的大題答案背熟,不斷提高運用專業答題術語能力,培養良好的書寫、表達習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