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征文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

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征文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1:28:58

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征文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工匠精神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支撐,但在曆史變遷中經曆了發生、被動退場、重登舞台的曲折曆程近年來,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對于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逐漸增大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國家強國建設中的新課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征文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征文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征文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1

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征文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

工匠精神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支撐,但在曆史變遷中經曆了發生、被動退場、重登舞台的曲折曆程。近年來,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對于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逐漸增大。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國家強國建設中的新課題。

一、工匠精神的當代内涵

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對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進行了高度概括。在當代,工匠精神指的是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承載着民族内涵和時代内涵的中國工匠精神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精神驅動力和引領力。

一方面,工匠精神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寶貴精神文明成果。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勞模精神的發展演進本身也證明了物質生産和精神生産均能創造社會财富,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加突出了精神生産的價值。“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标,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階級在内的全體人民的勞動、創造、奉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匠精神的形成發展過程是人們對工匠勞動觀念認知不斷解放、工匠勞動價值評價不斷提高以及工匠傳統影響不斷外化的曆史漸進過程。放眼整個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皆具有不同的工匠精神内涵,而這些不同特色的工匠精神背後隐藏着不同的影響因素和原因,研究國外工匠精神可為我國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各國工匠精神的特點與成因

(一)德國工匠精神——精益

德國的工匠精神是制造業崛起的法寶,它信奉标準主義、專注主義和實用主義,“專注、精緻、謹慎”是德國工匠精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德國的工匠精神紮根于德國人的哲學思維方式、文化基因、宗教倫理、美學理論的發展等方面,其最初起源于宗教精神,即基督教的新教倫理,如今德國工匠精神是長期曆史進程中文化、制度、經濟、社會、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文化要素包括宗教倫理、民族性格、企業文化、工程師文化等。第二,德國的聯邦政府發揮重要的引導職能。為保障制造質量,制定了嚴格、完善的行業标準。這類行業标準達三萬多項,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經濟要素指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第四,社會要素主要是工匠在德國有着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較高的收入以及良好的社會氛圍。第五,工匠精神的培育與教育有直接關系。德國對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養方式是“學徒制”,這是德國工匠精神傳承的基本模式,加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為工匠精神守正創新搭建了廣闊舞台。

(二)日本工匠精神——執着

日本的工匠精神也被稱為“匠人精神”,最早出現在日本學者秋山利輝的著作中,他指出匠人精神就是“執着”,即對事情不放棄的态度。現如今“日本制造”的高級工匠也源于其匠人研究制度,并吸收了日本的“家文化”“終身雇傭制”“有序競争”等“養分”,它的形成同樣有着其文化傳統(獨特的職人文化)、經濟社會制度、企業制度、教育制度等多個層面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一是子承父業的技藝傳承;二是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對企業決策實行誘導;三是日本獨具特色的日式企業制度,以大企業為中心,提倡“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制”和“企業内工會制”;四是系列化的企業關系、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方式、嚴格的行業标準與管理規定以及“市場導向型”的職業教育制度。

(三)美國工匠精神——進取

美國秉持着發明創新與價值發現的工匠精神,創新、實用主義和标準化是美國工匠精神的三個重要内涵。美國多元的移民文化、自由主義的價值觀等均促進了其特有的工匠精神的形成,自由開放的環境讓美國人可以瘋狂地追求自己的創造,思想上大膽創新,行動上求真務實,求實、求準、求效的工匠精神漸漸地融入具體的職業活動中。美國工匠精神的基礎是職業教育體系的單軌制。綜合中學的建立是美國單軌制教育形成的标志,它兼具升學和就業雙重職能,能夠同時提升學生的理論和技術水平,這種校企合作是美國工匠精神的重要培育路徑。

(四)意大利工匠精神——人文

意大利的工匠精神集中體現在制衣、制鞋、設計、手工藝等行業。其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現代工業化生産中摒棄工業化的簡單複制,尊崇個體的審美情趣,意大利通過工匠的手與心,體現對人和物的高度尊重。意大利的工匠精神深深受到文藝複興的影響,并在政府的政策中得到延續并放大。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展較為落後的意大利政府規定,凡屬資本和勞動所得及獨立勞動所得均給予減稅或免稅,這對于工藝性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使小規模的手工作坊得以保留,從而形成了傳統手工藝與當今時裝之間的連續性。

(五)瑞士工匠精神——實踐

瑞士的工匠精神在于注重實踐、堅定執着、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瑞士工匠精神的形成主要歸功于其學徒制職業教育體系,瑞士有超過半數的初中畢業生進入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學習,職業學校不隻是教授技能,同樣看重提升學徒人文素養,主要針對學徒進行内心的塑造和品質的錘煉。歐洲新教倫理觀是培育瑞士工匠精神的理念先導,瑞士宏觀管理體制是培育瑞士工匠精神的堅實基礎。瑞士聯邦政府、州政府與行業組織建立的管理委員會以及職業學校等教學合作機構組成的三方協作機制,使瑞士學徒制展現出了培育學徒的高效性,從而培養出一大批嚴謹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學徒。

關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不同國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釋。德國、日本、美國、意大利以及瑞士的工匠精神形成過程與其本國的國情、曆史、制度、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工匠精神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而成,之所以傳承至今,在于國家、政府、企業、學校等社會各層主體之間的通力合作,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價值理念、管理體制、教育體系等保障,最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匠文化體系。

三、弘揚工匠精神面臨的問題

中國工匠有着悠久的曆史和輝煌的成績,點綴着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曆史。工匠精神更是自古有之,以“農與工肆之人”代表墨子和“工匠祖師”公輸般所诠釋的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精湛絕倫的技術造詣、德藝兼修的職業信仰、盡忠奉獻的敬業精神為表征的“般墨精神”等即是明證。但是,随着社會的快速發展,追求利益最大化變成了從事制造、生産、服務活動的最終目的,功利取向的價值觀及工匠地位的沒落,使得我國的工匠精神開始缺失。這種缺失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是職業認同感有待加強。職業認同感,是個體對他人或群體所從事職業的目标、社會價值等方面的看法。受傳統觀念影響,社會上存在“重學曆、輕技能”的現象,導緻技術工人就業吸引力不強,技術傳承斷層現象嚴重,技能人才存在較大缺口,其根本原因在于對工人這一職業缺乏正确的職業認同感,缺乏重視和尊重技術工人的社會氛圍。

二是企業管理制度有待提升。某些企業在利益驅使下隻追求短平快發展,忽視了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方式的重要性,生産過程中缺乏對産品的打磨和細節的認知。這些思維意識導緻了工匠文化的缺失。此外,産業工人隊伍建設問題逐漸顯現,例如工人薪酬待遇不合理,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職業發展機會不均,這些問題不僅導緻技術工人短缺從而影響企業創新,而且阻礙了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三是市場競争秩序有待穩固。随着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産品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偷工減料、假冒僞劣、劣币驅逐良币等現象頻現,嚴重影響市場秩序。

四是職業教育體系有待完善。盡管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職業教育體系已初步建立,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熱情不高,校企協同機制不健全,學校重理論、輕實踐,導緻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不匹配,難以培育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四、培育工匠精神的啟示與建議

從各國的工匠精神的特點與成因可以看到,工匠精神的發展并沒有固定範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受時代、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的影響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路徑,因此當前我國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須立足于當今中國的文化、社會與經濟多方面。

重視傳統文化,重塑職業價值認同。中國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立足于中國自己的工匠文化。從我國悠長的曆史文化基因中挖掘利于工匠精神形成的先導性理念,加以倡導,形成影響人類生産實踐行為的文化觀念,從而改變近現代對勞心者與勞力者社會地位的片面認識,并結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現實,塑造出具有民族韻味、體現中國特點的工匠精神。為營造重視和尊重工匠的社會氛圍,應增強對技術工人的職業價值認同感,在企業和相關行業内組織相應的技能大賽、評定專業職稱等活動,提升工匠的榮譽感和獲得感。同時,在企業内部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機制,将有形物質激勵與無形精神引領有機結合,使工人既有面子又有裡子,同時提高社會對工人職業的認同度。

正确處理政府、企業、市場的關系。中國工匠精神的發揚需要紮根于合适的經濟社會土壤。當代中國,大國工匠的培育方式不能僅僅局限于作坊式的師徒制培養方式,現代企業和公司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更是“大國制造”的主要生産基地。做到“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相結合,保持市場的有效競争,保持企業創新、精益求精提高産品質量的外在推動力,并充分發揮銀行系統的資金配置功能,構建有利于企業制造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營造工匠精神培育和傳承的經濟環境。

積極推動職業教育改革。中國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依托于全面的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辦學主體的多元化,賦予辦學主體更多的自主權,政府在用人信息、學校評估考核等方面進行管理。同時鼓勵各行業協會與企業創辦職業學校,培養行業所需要的人才,由企業承擔職業教育的綜合成本,并配套完善合同管理、基金化管理等職業教育與企業合作的制度保障、經濟保障,從而以制度化、規模化的培養方式來培育和傳承工匠精神。

(作者:唐鑛 盧衍江 劉華,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