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帶你揭開山東滕州“崗上遺址”的神秘面紗
新華社濟南4月8日電(記者孫曉輝、張武嶽)城址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出土了以觚、大口尊為代表的成套成組的陶禮器,罕見的4人一次合葬墓……近日,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成功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一座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巨型城市,緩緩揭開了神秘面紗。
從地圖上看,位于泰沂山山脈西南麓延伸丘陵地帶的崗上遺址,像一片樹葉或靴子。遺址東西最大跨度1500米,南北跨度1000米,總面積約80萬平方米。
圖為山東滕州崗上遺址遺迹分布圖。(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崗上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朱超介紹,早在20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就曾進行過簡單調查發掘。2018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系統勘探,确定了遺址時代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為主。
“過去發現的大汶口文化最大城址面積隻有10多萬平方米,崗上城址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形制規整、功能結構較為齊全,證明海岱地區5000多年前已經出現了早期的城市,進入古國時代。”朱超說。
圖為崗上遺址出土的典型玉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崗上遺址的南部發掘區,考古人員共發現16座豎穴土坑墓。墓葬等級差異巨大,主要表現在體量、葬具結構及随葬品等方面,可分為大、中、小型三類。大型墓分布緊湊,葬具齊全,往往有器物箱或棺下放置枕木。男性均随葬玉钺或石钺,女性随葬玉器以飾品為主,其中綠松石最多。中型墓多為一棺,随葬品較少,小型墓多無葬具和随葬品。
圖為遺址發掘出的4人一次合葬墓,墓葬中的4人自北向南年齡呈遞減之勢,而随葬玉钺從類型、數量、玉質及大小等方面也表現出遞減之勢,不同墓主人間表現出了明顯的等級差異,非常罕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遺址發掘出的1座4人一次合葬墓非常罕見。該墓長3.3米,寬3.2米,葬具為三聯棺,帶有頭箱及邊箱,随葬陶器數量據不完全統計超過300件。墓葬中的4人自北向南年齡呈遞減之勢,而随葬玉钺從類型、數量、玉質及大小等方面也表現出遞減之勢,不同墓主人間表現出了明顯的等級差異。
“崗上遺址的不同類墓葬分群現象格外清晰,這是墓地空間布局經過規劃的結果。墓葬的形式往往反映出真實的社會狀态,根據此次發掘的墓葬,說明早在新石器文化晚期社會就已經形成了貧富和階級的差距。”朱超說。
崗上遺址還出土了以钺為代表的玉石器,骨牙質的鹿角鋤、杖形器、骨闆,鳄魚皮、陶鼓、塗朱龜甲,以觚、大口尊為代表的成套成組的陶禮器。
“大量明器化陶器批量化生産及高等級玉、石、骨、角器的出現,顯示這一時期聚落手工業的專業化發展。”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表示,成套禮器的發現則表明大汶口文化喪葬中的器用制度已經基本完備,明确了海岱地區是中國禮制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