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6:54:22

我們在《周易這本書,應該這樣來讀解,有些謎團,要這樣來解開》的文章中,已經明确講過,讀解《周易》的任何一卦,都必須是同一個原則、同一個方法、同一個套路,無一例外。

這一套讀解方法就是:

一,先看《序卦》。

二,再看《雜卦》。

三,再看《卦辭》。

四,再看《彖辭》。

五,再看《象辭》。

六,有十二蓋取的,再看十二蓋取。

七,再看六爻。

八,最後再看六爻的《象辭》。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應該綜合孔子的易傳)1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對離卦的《序卦》、《雜卦》等作了具體的講解。

一,《序卦》: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表示坎卦就是陷阱險坎,當人碰到了陷阱險坎的時候,必定會想有所依附,必定會想抓住什麼東西,才不至于讓自己陷落,所以坎卦後面就是離卦,離卦就是依附、附着的意思。

二,《雜卦》:離上而坎下也。表示離卦就是依附着什麼而上來,坎卦則表示向下陷落。

綜合《序卦》和《雜卦》:離卦,就是人在生活中碰到了依附、附着的事情。

特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周易》所說的依附,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周易》的每一卦,都是周文王對這一類社會事務的高度歸納和總結,每一個卦名所象征的事務,都是非常抽象的,就像六十四中的訟卦,并不隻是指起訴别人,也不隻是指應訴,而是綜合起來講述訴訟這一類的事。

離卦的依附,就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就是指在社會生活中,遇到了依附這樣的事情。

周文王的六十四卦,是對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的高度歸納總結,我們學習《周易》也必須要用高度的歸納總結抽象綜合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用具體分析越分越細的思維模式,誰若是不具備高度抽象的思維模式,還是趁早别學《周易》了。

三,《卦辭》: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對于卦辭中經常出現的元、亨、利、貞四個字,我們也引用《子夏易傳》和《文言》中的内容,論證了元表示從一開始就要這樣做,亨表示所做的事情要對路,利表示做法要适宜,貞表示要堅持不懈。所有的元、亨、利、貞都是同樣的理解,無一例外。

離卦隻有利,貞,亨,是沒有元的,因為離隻有在陷落的時候才需要有所依附,不可能沒陷落就要依附,所以離是沒有元的。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應該綜合孔子的易傳)2

利表示依附的方法一定要恰當适宜,貞表示依附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亨表示依附的對象要對路靠譜。

畜牝牛就是畜養母牛,這是一句取象類比,表示要培養自己的柔順之性,表示隻有用柔順之性來依附,才是吉利的。

四,《彖辭》: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離卦象征的是依附,就像日月草木一樣,都是有所依附的。依附是生活中必然會遇到的一項重要事務。離卦的卦象,象征了雙重的光明是依附着正道的,才能化成天下。離卦的卦畫中,二、五兩個陰爻都處在内卦和外卦的中位,象征了柔順是依附着中正之道的,這樣的依附才是對路的。所以說,用柔順之性依附着正道,才是亨通對路的,能夠像這樣來養成自己的柔順之性,才是吉利的。

《彖辭》就是孔子對《卦辭》的進一步說明,若能恰當适宜的,又能長期堅持的,更能對路的,并養成了自己的柔順之性來依附于正道的,才能教化天下,才是吉利的。

五,《象辭》: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表示離卦的上下兩個單卦都是離,象征着特别光明,大人應該效法這個卦象,就像是依附着正道的光明一樣來造福天下百姓。

六,十二蓋取: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表示一根繩子隻有拉捆的功能,若用多根繩子結成一張網,繩子就有了捕獵的功能,這個捕獵的功能,是依附着繩子的結網才出現的。古人根據這個現象創作了離卦,并把生活中所有依附的事務,全部歸納到離卦當中。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明白了離卦就是依附的意思,就是我們要柔順的依附着光明的正道來做事,用現在的語言來說,就是要我們遵循着道德、法律、制度等正道來做人做事。

七,明白了這個意思之後,就可以來看爻辭了。爻辭就是周文王把依附、附着這種事務,又細分為六種情況,并且對每一種情況,都給出了相應的指導方針,這就是每一爻的爻辭。

孔子對每一爻所作的象辭,就是對爻辭的進一步解釋說明。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應該綜合孔子的易傳)3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為了盡可能保證文字的正确性,我們采用了傳世本、馬王堆帛書、戰國楚竹書,這三個版本互校的方法。但這樣一來,又免不了很多的文字考證,非但讀者們看看吃力,我們查資料做考證更難,可是也沒辦法,做學問就得嚴謹負責一些,若是随口瞎說說的就沒意思了,對不對?

履錯然,帛書作禮昔然。另外,傳世本履卦的履,帛書也作禮。

履,根據《說文》:足所依也。《說文解字注》:又引申之訓禮。《康熙字典》引《爾雅•釋言》:履,禮也。注:禮可以履行也。又引《爾雅•釋名》:履,飾足以為禮也。《禮記・祭義》:禮者,履此者也。《白虎通•禮樂》:禮之為言履也。

禮,根據《說文》:履也。所以事神緻福也。《康熙字典》引《爾雅•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

人們在履行祭神求福之事的時候,對神靈必須做到恭敬,人們在面對神靈時,自己必須是謙卑的,而不可有絲毫的輕慢。面對神靈也必須是真誠的,不可有絲毫的虛僞,否則肯定就不靈了。對神靈的祭品也必須是最好的,而不可以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用,把次一等的拿來祭神。

如果能夠把祭神時的恭敬、真誠、要用最好的祭品等要求,用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就形成了禮。

中國古代的先賢們認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也要像敬神一樣,也必須做到恭敬、真誠、用最好的方法等要求。隻有這樣的禮,才能使整個人類社會互惠共赢、和諧快樂,使人類生生不息。《禮記•哀公問》:夫禮所以制中也。意思是說,制定禮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調節到最合适的程度。

孔子所推崇的周禮的禮法,就是根據恭敬、真誠、最好這些要點,而制定的一系列的典章制度、道德标準、禮儀規範、行為準則、尊卑秩序、傳統習慣等具體的做法,而這些具體做法的目的無非就是要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調節到最佳狀态。

綜上所述,履就是履行儀禮規範,能夠履行禮儀規範就是禮。從行為上講,作動詞的就是履;從結果上講,作名詞的就是禮。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應該綜合孔子的易傳)4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說一下履、否、同人、艮這四個卦的卦辭,履卦的卦辭:履,虎尾。否卦的卦辭:否,之匪人。同人卦的卦辭:同人,于野,亨。艮卦的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

古往今來的很多學者權威,包括南懷瑾先生、劉大鈞教授在内,都把這些卦辭讀為:履虎尾、否之匪人、同人于野、艮其背,這絕對是不對的。

因為整本《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辭,都是先寫一個單獨的卦名,如乾、坤、屯,在卦名的後面才是具體的卦辭,整部《周易》都是一模一樣的,無一例外!決不可能就這四個卦,是将卦名跟卦辭連在一起讀的!

履,虎尾,就是說在履行禮儀規範的時候,禮儀規範是硬性規定的,是剛的,而人是随着禮儀規範走的,就像老虎那條柔軟的尾巴,是跟着兇猛的虎頭走的,所以《彖辭》:履,柔履剛也。表示人在履行禮儀也好,履行職責也好,履行執法也好,因為禮儀、規範、職責、法律都是硬性規定的,人必須柔順的依着禮儀、規範、職責、法律而行。所以,履卦的卦辭決不可以讀成“履虎尾”,讀成了“履虎尾”就會理解成踩着老虎尾巴,不真人就被改成了不咥人,意思完全變了,履也失去了履行禮儀規範這個意義。

真不知道當孔子看到“踩着老虎尾巴,老虎不咬人”這樣的話,還會不會把這句話當寶貝似的“居則在席,行則在囊”?

從上面這麼多唠唠叨叨的講述中,其實已經可以看出來,這就是離卦依附的真正含義,所謂的履,就是依附着禮儀規範的行為,也就是用柔順之性依附着正道的所作所為,而不是由着自己脾氣的任性妄為;也就像我們所寫的《周易》,是依附着周文王和孔子的思想來的,而不是像有些人由着自己的猜想自說自話的,這就是我們跟别人的最根本的不同。

錯,從語法結構上來看,錯應該是形容詞,而不可能是名詞或動詞,因為履就是履行禮儀規範,已經是動名結構了,所以錯應該作形容詞。

錯,根據《說文解字注》:或借為交錯字,東西曰交,邪行曰錯也。《康熙字典》引《玉篇》:雜也。《書經•禹貢》:厥賦惟上上錯。傳:錯,雜出。疏:交錯是閑雜之義,故錯為雜也。

昔,《康熙字典》引《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鄭司農注:昔讀為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鄭玄注:昔讀履錯然之錯。

綜上所述,錯、昔,都是交錯雜亂的意思,因為交錯雜亂又引申為錯誤、犯錯。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應該綜合孔子的易傳)5

明白了履、禮、錯、昔這四個字的意思,初九爻辭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初九表示離卦的最初第一爻是陽爻,然後由下往上分别為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這六個爻就是周文王對每一類事務又分成的六種情況。

周文王把每一類事務分成六種情況之後,這六種情況的吉兇悔吝有沒有規律可循呢?當然是有規律的,我們有一句口訣:一初二譽三兇四懼五功六過。

這句口訣出自《系辭下》: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我們為了大家能夠盡快地掌握解卦的方法,所以就預先把這個口訣告訴給大家了。

根據這個口訣,《周易》中絕大多數卦的六爻,都是初爻表示事情剛開始,二爻還不錯,三爻比較兇,四爻有恐懼,五爻最好,六爻表示過分了。

離卦的初爻就表示人在依附着禮儀、規範、職責等要求,在剛開始履行的時候,出現了雜亂差錯,但隻要是誠心誠敬的,都是沒問題的,也沒有災禍。

因為初爻表示剛開始依附着禮儀規範來履行,難免會有失誤,但隻要态度好,是沒有問題的。離卦的初爻是符合一初這個口訣的。

八,我們明白了爻辭的意思之後,再來看六爻的象辭就非常容易了,說不定你也能像孔子一樣的為每一爻作個《象傳》了。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孔子解釋說,在剛開始依附着禮儀之道履行自己行為的時候,難免會出現雜亂差錯,但能表現出誠心誠敬的态度,是能夠避開災禍的。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簡單啊。

易經中的離卦意義(應該綜合孔子的易傳)6

六二,黃離,元吉。

黃離,帛書作黃羅。我們在前面的《周易這本書,應該這樣來讀解,有些謎團,要這樣來解開》一文中,已經詳細論證了羅即離也。

黃,根據《說文》:地之色也。《康熙字典》引《玉篇》:中央色也。引申為中,中就是正中心,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如坤卦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簡單來說,坤卦的六五爻表示從一開始就能柔順,元也;并且能柔順得又中又文,黃裳也,即在柔順的做法上不偏不倚,又文明得體,當然吉了。這也符合五功(五多功)這個口訣。

道家經典《黃庭經》,黃表示中,庭表示空,黃庭表示中空的意思。所以,黃離也就是正中的、不左不右的依附。

從一開始就能夠正中的、不偏不倚的依附着正道來做事,當然吉了。比如一個青年人,從一開始走上社會,就能夠很認真的依規矩辦事,當然是好了。六二爻也是符合二譽(二多譽)這個口訣的。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離卦六二的爻辭和象辭,跟坤卦六五的爻辭和象辭是非常相似的,都有得中道的意思。離卦六二的象辭:從一開始就能夠正中的、不偏不倚的依附于禮儀正道,肯定是吉利的,這是得到了中正之道的緣故。

至于離卦的後面四爻如何理解,我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介紹。

《周易》有個千古之謎,古往今來無人能解,你也可以來試試

《周易》這本書,應該這樣來讀解,有些謎團,要這樣來解開

總結當今社會學習《周易》的9種心态,并提供2條學習方法

《周易》從伏羲畫八卦,再到兩派六宗,該如何理解這個過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