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作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野生魚種類極為豐富。
然而近日,有鄱陽湖周邊的網友反映,當地有人在周邊水域垂釣時,釣起一種體型不小的罕見“怪魚”,竟從來沒見過.....
“......聽說有不少人釣到了,我看到很多人釣到了就丢岸上,它這個牙齒像人一樣,有點惡心....”
當地的一位釣友羅師傅介紹說,這個魚個頭一般在3-5斤左右,有些像是“武昌魚”。
(長江君提醒:鄱陽湖屬于禁漁區域,雖然不禁止垂釣,但需使用一杆一線單鈎)
——其體型扁圓,但其魚嘴裡卻有一副像是“人牙”的牙齒,非常的強壯有力,能輕松壓斷魚線甚至魚鈎.....
加上這種魚吃餌時非常兇猛,有人認為這就是“食人魚”.....
“食人魚”入侵鄱陽湖?
所謂的“食人魚”其實學名叫“淡水白鲳魚”,同大家熟知的亞馬遜食人鲳是近親,同樣擁有強壯的牙齒,兇猛善于捕食。
因為養殖引入,我國很多年前就有淡水白鲳魚出現。
不過,以往發現淡水白鲳魚的自然水域,主要集中能在廣東、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珠江、閩江流域較常見),在内陸的長江中上遊流域,則很少見到。
但從這位鄱陽釣魚愛好者的反映來,鄱陽湖流域可能已有一定種群的白鲳魚出沒。
這些淡水白鲳魚是哪來的?
很可能同今年的南方大洪水有關。在長江君看來,這些淡水白鲳魚大概率是從人工水面逃逸出來的,而随着今年南方席卷多地的大洪水,最後彙聚到鄱陽湖裡。
(今年鄱陽湖流域遭遇了大面積的洪災,大水漫灌之下,大量養殖水産逃逸)
——據長江君了解,因為養殖業的遷移,這種“淡水白鲳魚”的養殖産業,已從東南的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向内陸的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發展。
比如今年的南方特大洪水過後,安徽的巢湖流域,就曾一度出現規模不小的白鲳魚群,當時還引發一陣垂釣熱潮......
(巢湖地區今年出現過大規模的白鲳魚群)
有人釣起即丢棄,這魚不能吃嗎?這些忽然出現的“怪魚”,外形奇特、滿嘴尖牙,也是令一些當地釣魚人有些“厭棄”——不少人釣到後直接丢棄岸邊。
(被丢棄的“食人魚”,已死去多時)
這些所謂的“食人魚”不能食用嗎?
其實,淡水白鲳魚雖然牙齒看起來有幾分像是“人牙”,但其本身就是作為食用魚引入國内養殖的,因此當然是可以食用的。
不過,據吃過的人反映,其肉質粗糙且肥膩腥味大,鮮美程度遠不如本土的鲫魚、草魚,甚至不如鯉魚......
但不管怎麼說,白鲳魚食用完全沒問題,沒必要直接丢棄岸邊。
——當然,長江君體型,從生态保護的角度來看,白鲳魚對鄱陽湖本土野生魚威脅極大,如果在周邊水域釣到這種魚,千萬不要再放回湖中了。
生态影響令人擔憂經常看我們文章的朋友就知道,鄱陽湖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最重要的江河水族栖息地,也是我國衆多野生魚、珍稀水族的種質庫,有極為重要的生态意義。
(江豚、候鳥、野生魚,鄱陽湖的生态地位極其重要)
因此,這些擁有“尖牙利齒”的白鲳魚進入鄱陽湖流域,其潛在的生态威脅實在令人擔憂。
不過,目前還不知道進入鄱陽湖流域的白鲳魚數量如何,是少數個體還少大規模種群?
并且,白鲳魚是一種耐寒性較差的魚種(同羅非魚近似),氣溫低于0°則有可能凍死,或許它們在鄱陽湖中挨過寒冬也說不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