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關注吧!
明道又上熱搜了,因為他的學習魂。
不管陳凱歌是在給他講戲,還是在給别人導戲,他都在場,或坐或站,像向日葵一樣,圍着陳凱歌轉。
無疑,陳凱歌是會調教演員的導演。
陳若軒和明道一起演《破冰行動》,明道和陳若軒的角色一黑一白,毒枭和警察,兩人分别挾持了對方的父親,作為談判的籌碼。
第一遍,陳若軒對父子情表達的不充分。
用陳凱歌的話來說,“我沒有受到情感上的震撼”。
然後陳凱歌開始調整,點撥迷津直指要害:
調整之後,陳若軒進步明顯。
直接深刻的人物分析,陳凱歌能讓演員以最快速度掌握每場戲的核心。
就像去年,在《演員的誕生》舞台上,他對羅小虎和玉嬌龍的角色分析,也讓第一遍找不到感覺的徐嬌和胡先煦迅速找到人物狀态。
這就是陳凱歌厲害的地方。
《演員請就位》舞台上,選陳凱歌做導師的演員,幾乎都是抱着更上一層樓的心态過來的。
對他們來說,跟着陳凱歌學習,是參加這檔節目的魅力之一。
但明道,算算時間,出道演戲15年,是一個老演員了。
何以表現出如此熾烈的求知欲呢?
衆所周知,明道出生并不富裕。
媽媽是菜市場賣蛤蜊的小生意人。
對經常幫着家裡賣蛤蜊的明道而言,菜市場是初嘗人間滋味的地方。
艱辛勞苦,收入微博。
要走出這片小天地,必然要突破自己。
他的第一次突破很快就來臨了,甚至還帶着被迫的味道。
因為爸爸欠了大筆的債。
學習一直走不上正規的明道,走上了模特的T台,藉此為家裡減輕經濟負擔。
活潑陽光人緣好的明道,後來終于被《冒險王》導演看中,想要發掘他做主持人。
彼時,還是模特的明道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模特,終究是青春飯,肉體的美好不可能長久。
他将更大的激情和年輕的沖勁,奉獻在《冒險王》裡。
跳最險的懸崖,捉劇毒的蛇,跟長耳媽媽深情擁抱,全身塗滿紅色跟當地人打成一片。
不怕死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
他獲得了金鐘獎。
終于開始離演藝圈更近了一點。
那時候的台灣,偶像組合和偶像劇最紅。
它們都向明道遞出了橄榄枝。
明道成了183club成員,唱歌,發片。
并成功出演偶像劇,在《天國的嫁衣》中飾演男二号程海諾。
一年之後,明道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
《王子變青蛙》一舉打破了數年來被《流行花園》壟斷的收視紀錄。
不論是茼蒿,還是單均昊,都成為了許多少女的白月光。
一發不可收拾,明道在短短的幾年内,演了各式各樣的霸道總裁。
他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少女時代。
或者話句話——明道,就是少女心。
爾後,明道又一次思考轉變,在2008年。
《命中注定我愛你》找明道出演的時候,他拒絕了。
他要離開台灣,往北京去。
主動思變,變則通。
即便明道說“這些年,沒有特别成功的事,我都要看不起自己了”。
但不可否認,他離開台灣偶像劇這個舒适區是正确的決定。
同時期的偶像劇男主賀軍翔、立威廉、許紹洋、張棟梁,已經在大衆視野消失很多年了。
但明道仍然還在。
而梳理他的經曆,他比科班出身的人走的路要繞。
如果終點是演員,有的人幾乎可以一步到位,而對明道而言,不行。
他需要先做模特累積人緣,再做好主持人獲獎被關注,才能轉型做演員。
即便這樣,步履匆匆的明道也沒落下太多的進度。
《王子變青蛙》火爆熒屏的時候,他才25歲。
他在自傳中寫過一句話:
“因為成長環境的關系,我習慣用低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站在底層往上看,每往下站一點,看到的世界就大一點,這裡面的人就多一點。他們讓我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了解本來不了解的,透過每一雙和我相遇的眼睛,我看到了無數的世界。”
而看過無數世界的人,他心中的宇宙會比别人大,欲望也更廣闊。
或許正是這些經曆,讓明道對轉變有更迫切的渴望。
02現實困境
下一個十年,對明道而言,像一個困局。
他不想在偶像劇裡打轉,才來到内地。
但為了打開内地市場,他首先接演的仍然是自己熟悉的偶像劇。
搭檔過劉詩詩、秦岚、袁姗姗、李沁,但劇集幾乎沒有動靜。
演古裝劇,《唐宮美人天下》也沒能讓他實現更多可能。
演家庭劇,搭檔當時大火的孫俪,也隻得一個霸總一樣的男二号前男友。
兜兜轉轉,總是找不到突破。
等到《綁架者》來臨,這個被認為可以實現轉型的硬漢角色,他不惜命地在演。
徐靜蕾宣傳這部戲的時候,總是會提及明道“咚”地一聲撞頭悶響的辛苦。
但對明道而言,這“咚”的一聲,寄托的是新篇章的希望。
但即便付出再多的心血,《綁架者》仍然沒能成為他演員路上柳暗花明的那一村。
往後,明道的影視作品更少,也很少露面。
直到《演員請就位》播出。
他毫不諱言,道出現實的殘酷。
“這是我今年的第一部戲”
“以前從不試戲”,因為以往都是不可撼動的男一号。
現實如此,沒什麼不可說的。
來參加節目,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尋求突破。
所以,不管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他都堅定地選了陳凱歌做導師。
世俗的結果固然重要,但他有自己更強烈的目标。
就是打破慣性,學到更深刻的表演方法,更出色地演戲。
如果說年輕演員滿心滿眼都是“幹翻世界”的狀态,那明道确實不如他們有沖勁。
并非不用心,隻是更沉着。
他也有過年輕時代,隻是現在,他的使命是找自己的突破點。
他深知,有閱曆有經曆,甚至長久低迷的陣痛期,都能成就“演員最好的時候”。
所以,跟以往所有轉變一樣,他迫切而努力,隻是顯得不疾不徐而已。
03 最好的年紀39歲,明道的人生正在關鍵路口,往後看,昨日的煙火已經墜落;往前看,前路渺茫而不可知。
這樣的臨界點,在很多男明星身上都出現過。
胡歌,當年也曾經是古偶一哥,仙劍系列既是輝煌的過往,也是羁絆的缰繩。
直到遇見梅長蘇。
他将所有的閱曆、過往沉郁的經曆,都投射在這個角色上,大放異彩,終于轉型實力派,走向大熒幕。
吳奇隆,也常年在香港和内地的影視劇中,經曆和演繹不同的人生。
直到四十歲時,遇上青年四爺(雍正)這個角色。
不露鋒芒的隐忍,不落窠臼的果決,都是時光打磨出來的秉性,與角色交織便大放異彩。
而明道,十年的“不成功”,何嘗不是演員的積澱。
年輕時,沒受過科班訓練的他,憑着本能,就能把霸道總裁演出不同的層次。
有海諾這樣深情天真的,有單均昊這樣紳士果敢的,還有趙冠希這樣暗黑瘋狂的。
每一款,都各不相同。
以至于網友調侃時會說:在明道的霸道總裁面前,其他人演的霸總,都隻是部門經理。
這是對他演技的肯定。
十多年過去,明道的演技,當然隻會更好。
何況還有人生閱曆加持。
缺的是,那個完完全全屬于他的角色。
而好角色,隻一味的等待不付出行動,是不會來的。
于是有人質疑,上綜藝節目,不就是為了紅起來麼?
這話不假。
演藝圈裡的人,誰都希望自己能一直當紅,這意味着有好的資源,好的劇本,好的角色。
明道當然也不例外。
但能不能再火,是老天爺決定的事情。
就像那個命定的角色最終會不會出現一樣。
能做的,是盡力做好一切準備。
所以,節目中的明道,談話時盡量真誠,演戲時追求細膩,放松時冷靜,學習時赤誠。
有一種溫和徐行的野心,恰如其分。
不是英雄氣短,更不是什麼末路。
恰恰,是一個開始。
而更可貴的是,将近四十歲的明道,擁有名和利,他也因此更有資本去探索過程,而不是苛求結果。
誰又能說,這不是明道——一個演員的好時候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