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劉徹一生的成就非常不得了,多次派遣大将遠征匈奴,給予了匈奴一定程度上的毀滅打擊。後面到了東漢時期匈奴更是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内遷跟漢人雜居,北匈奴北上歐洲幾百年後出了一個阿提拉一般的人物。在他浩瀚的一生當中,一直為後世津津樂道的成就便是派遣張骞出使西域。這個意義非常重大,完全可以跟一千多年以後的鄭和下西洋所比肩。
第一:漢武帝登基之初派遣張骞出使西域,幾番周折,立功心切說服漢武帝1:漢武帝劉徹在登基之初,為了聯合草原各部對付匈奴,一度派遣張骞出使西域
我們知道自從漢朝建國以來,就要面臨着一個強大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匈奴。漢武帝之前的幾代君主,一直以來采取的都是和親政策用來維持和平的關系。到了漢武帝劉徹登基以後,改變了這一局面。建元三年投降的匈奴人傳出消息,月氏王被俘,劉徹心裡面想跟匈奴之間的關系還是不牢固。如果想要和匈奴單獨開戰,勝負難分。于是就有了聯合月氏人對抗匈奴的想法,月氏在漢朝的西北邊陲。于是心想怎麼樣面對異族人,派遣誰出使西域,有很多風險。張骞主動請纓,做這事。
2:張骞出使西域幾番周折,漢武帝劉徹的目的沒有達到
剛剛說過漢武帝派遣張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聯合月氏對抗強大的匈奴,張骞因此面臨的任務非常嚴峻。西域控制了交通要道,通過西域的時候就被匈奴人抓住。然後帶他去見單于,單于知道後把他扣留下來,一待就是十幾年。然而張骞并沒有忘記出使西域的目的,趁着匈奴守軍不備的情況下逃之夭夭。有一天經過大宛國,走到了月氏這個地方。月氏人對于張骞的提議不感興趣,當時月氏王之死過去時間已久,許多人因此淡忘。隻身回來的時候被匈奴人抓住,趁着内讧跑了出來。
3:張骞企圖說服漢武帝劉徹跟匈奴和親,為自己争取時間
張骞當年出使西域的時候帶着一百多個随從,回來的時候卻隻有孤身一人。張骞十幾年的努力想要聯合月氏對抗匈奴,這個願望很明顯已經落空。漢武帝統治時期發生了幾次戰争,張骞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由于出使多年熟悉匈奴地理環境,回來的時候封他為博望侯。兩年後跟李廣打擊匈奴,因為延誤戰機被剝奪侯爵。這個時候他發現了烏孫國,于是企圖說服漢武帝跟烏孫進行和親,利用它來牽制匈奴的發展。很明顯這是私心作祟,迫切想要立功重新獲得皇帝寵幸。
第二:第二次出使以失敗告終,讓烏孫見到了漢朝強大實力,張骞行為讓人紛紛效仿1:出使西域的目的主要是找尋盟友,共同抗擊強大的匈奴
我們看漢武帝派遣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匈奴,不惜一切代價花重金也要達到這個目的。征剿和懷柔并用,這就是偉大帝王的行事作風。張骞清楚了解漢武帝劉徹的脾氣,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出使西域之路。對漢武帝劉徹來說,這一次并不是單純的跟對方結盟,而是要讓漢朝樹立在西域的威信。張骞到了烏孫國之後,見到了他們的國王。于是張骞提出跟烏孫抗擊匈奴的想法,人家烏孫以内部分裂,貴族内部不願意東遷,曾經長期臣服匈奴等原因拒絕了張骞。
2:大量撒錢雖然讓老百姓負擔沉重,也讓西域各國見識到了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
張骞出使西域雖然聯盟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大量撒錢還是有好處的。準備了豐富的物資,價值幾千萬的錢币和布匹。目的就是誇贊大漢的富足,讓這些人相繼臣服漢朝。許多使者為了來報答漢朝,也有查探虛實的目的。等到他們來到京城之後,被眼前的繁華驚呆。知道了漢王朝實力雄厚,更加重視西域跟漢朝之間的關系。漢武帝看到這麼多使者來了之後,也非常高興,非常願意跟他們往來。
3:張骞出使西域獲得侯爵,許多人紛紛效仿,很多人因此中飽私囊
我們都知道凡事有利必有弊,派遣張骞出使西域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張骞出使西域獲得巨大豐收,許多人因此紛紛效仿。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解外面的一些情況,就敢貿然答應。要知道這可是苦差,之所以答應,那是因為能從中獲取巨大利益。漢武帝每次派遣使者出使,都會撒大量的金錢。這些人看到有利可圖,就會中飽私囊,從中獲取利益。再一個溝通西域的名義上,大量的民脂民膏落入他們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