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關節由髋臼與股骨頭構成,屬于球窩關節,可作屈、伸、收、展、内旋、外旋及環轉動作,髋關節是一個複雜且極為重要的結構,日常生活中髋關節最常見的疾病:例如股骨頭壞死、髋部骨折等等,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下面是個人整理的髋關節相關解剖圖譜,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髋關節的具體結構吧。
- 髋骨由髂骨 坐骨 恥骨構成,三骨會合于髋臼,16歲左右完全融合。
- 髂骨構成髋臼的上2/5,髂嵴的前端為髂前上棘,體表可扪及,是重要的體表标志。
- 髂骨翼内側的淺窩稱為髂窩,髂窩的下界為鈍圓骨嵴,稱為弓狀線。
- 髂骨翼後下方有耳狀面,與骶骨的耳狀面相關節,構成骶髂關節。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炎常為首發受累,影像學可發現骶髂關節破壞、甚至出現骶髂關節融合。
- 股骨大轉子(也稱大粗隆)、股骨小轉子(也稱小粗隆),也是髋部重要的解剖結構,大粗隆體表可扪及,是重要的體表定位标志。大小粗隆之間稱為粗隆間,對于老年人摔倒後出現的髋部骨折來說,粗隆間骨折便發生于此。大小粗隆之間在股骨前側有轉子間線,後側有轉子間嵴。
- 髋關節屬于球窩關節,關節周圍關節囊及韌帶結構堅韌緻密,其中關節囊向上附着于髋臼周圍及橫韌帶,向下包繞股骨頸,其中前側面到達轉子間線,後側包繞股骨頭的内側2/3,所以對于老年人髋部骨折中另外一種常見的骨折——股骨頸骨折來說,根據骨折線側位置可分為囊内骨折與囊外骨折。囊内骨折,因股骨頸沒有骨膜覆蓋,成骨能力差,所以出現骨折不愈合的概率較高。
- 髂股韌帶:最強健,走行于關節囊前方,起自髂前下棘→呈人字形走行→止于轉子間線。(作用:限制大腿過伸,維持人體直立)。
- 恥骨韌帶:起自恥骨上支→在關節囊前下壁與髂股韌帶深部融合→止于大轉子根部。(限制大腿内旋)。
- 坐股韌帶:起自坐骨體→斜向外上(與關節囊融合)→止于大轉子根部。(限制大腿内旋)
- 股骨頭韌帶:連接股骨頭凹及髋臼橫韌帶之間。表面為滑膜包繞,其内行走股骨頭小凹動脈(也稱閉孔動脈髋臼支)。
- 髋關節的血供主要來源于旋股内動脈、旋股外動脈、閉孔動脈、股深動脈的第1穿支及股骨滋養動脈。旋股外側動脈的升支與旋股内側動脈吻合,形成旋股血管環,供應股骨頭及股骨頸的大部分血供,其中旋股内側動脈的終支最為主要。
髋關節周圍肌肉在之間的下肢肌肉解剖圖譜中做過闡述,在此就不再重複描述了。
髋關節最常用到的輔助檢查為X線片,通過X線片我們可以明确髋關節各骨質結構變化情況,對于髋部疾病的判斷許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借助髋部核磁、髋部CT等其他輔助檢查。
以上内容為髋部解剖相關知識,有需要的小夥伴們記得收藏,同時不要忘記點點關注、點點贊,感謝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