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中的感悟,主要是怎麼學習?怎麼工作?
學習的目的是獲得知識或者是掌握技能。
今天聽取了一節黨課,課程中涉及的理論知識,不管是我目前工作還是在以往的工作,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接觸,有時候甚至去學習過。但是,當老師提出一些基礎的問答時,大腦裡卻一片空白,像在突然醒來的夢裡見過,完全想不起來。
其實到了這個歲數,說大,也确實尴尬,30歲正處于記憶裡退化的臨界點。說小吧?那也是多少有點不要臉。因為單靠記憶去學習一些知識,完全比不上20歲以前,可能臨時儲存在腦子裡的知識存活不超過3天,就會被遺忘。但是從20歲到30歲,畢竟有10年的成長,雖然臨時的記憶裡在退化,但是社會閱曆與經驗,還有邏輯能力,肯定還是随着歲數的增長而積累。
因而成年後的學習,除了對基礎知識概念的死記,還需要對知識的理解,融彙貫通在日常的工作中,并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感悟加以内化,才能真正的牢記。
以上說的主要是學習方法。
下面簡單地說下,怎麼學習?學習應該學習哪些東西?
要想掌握大知識中的一個點,必須記住這個點的基礎概念。接下來,根據概念的基礎理解,去學習概念中所有的知識點,讓自己系統地掌握知識點所引出的邏輯框架與内涵。才能真正地學習到這個知識點。
這樣基本也就完成了知識點的掌握,對一種課題研究或者更高層面理論學習,方法是相通的。
做事就是從事某項工作或處理某項事情。
自從工作以來使用過多種做事方法。基本上就兩種問題,一個是主動性做事,一個是被動的接受工作安排。
遇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或者需要自己解決的問題,肯定要選擇主動,被動性的等靠要,肯定是不可取的,這是無容置疑的。
因為隻有主動,整個事情的脈絡和邏輯,才能被自己掌控。如果事情的脈絡和邏輯,被外界掌控。就像開車時方向盤被他人掌控一樣,整個事件的發展肯定會不受自己控制。這樣的話,最終的結果肯定會與自己預設的目标有所偏差。
自己掌握主動性的時候,也會對心理層面産生心中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多巴胺分泌。多巴胺的分泌又會讓人産生幸福感,讓自己的心情更為愉悅。所以積極主動,不僅可以讓自己掌握方向,也會讓自己更健康。
如果在積極主動的狀态下,做事出現的結果還與自己的期待值有偏差,那你在心理上也一定不會後悔,不求問心無愧,但最少無愧于心。隻需要糾正自己做事的方法,結果自然會慢慢變好。
學習可以掌握知識,知識大都位于理論層面。做事可以完成某項工作,具體的工作也一定是實際發生的。
所謂的理論聯系實際,也就是讓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際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
怎麼緊密結合?那就需要思考理論知識怎麼向下實踐,實際工作怎麼拔高往上去接近理論。單純的理論往下,不去拔高自己的實際工作,也是很難把理論跟實際聯系起來。反之亦然。
其實也就相當于是領導層制定的戰略怎麼落實?員工層面怎麼考慮問題,才能拔高自己的站位,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見識,更系統地做工作。
每項工作對應的理論是存在不同的,兩者相互結合的臨界點需要自己去實踐,去悟。
加油吧!
#理論和實踐,哪個是第一位的##乘風破浪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