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主題:中華絨螯蟹精氨酸的生理功能及應用策略研究
陳立僑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水生生物學學科帶頭人。多年來一直緻力于水生生物、營養學、種質遺傳學和水生生物學的教學與研究。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收錄80餘篇),著作4部。
河蟹是我國最重要的淡水蟹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極為豐富,由于河蟹的适應性較強,養殖範圍廣,這幾年養殖規模迅速增加,給養殖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當前,全國河蟹養殖産量為77.8萬噸,主要集中在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其中僅江蘇産量就達36.4萬噸,占到全國的47%。
伴随着産量的快速增加,河蟹的市場供求出現較大波動,養大蟹,養高品質蟹是我國河蟹産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而飼料營養不平衡,質量不穩定帶來的幼蟹生長慢、免疫力低,成蟹育肥效果差、容易掉膏等問題是制約河蟹優質養殖的主要因素。
中華絨螯蟹
華東師範大學陳立僑教授發現目前關于飼料營養問題,研究脂肪的較多,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研究較少,尤其在育肥階段幾乎沒有。因此課題組着重對氨基酸的解析,最終發現精氨酸對多種動物包括人類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蝦蟹類占有特殊性地位。經研究發現,對于幼蟹,精氨酸能夠促進其蛋白合成,加速生長,增強抗脅迫能力;對于成蟹,精氨酸能夠促進雌蟹卵黃蛋白原(脂蛋白)基因的表達,加快卵黃蛋白原沉澱和卵巢發育,影響雄蟹副性腺(糖蛋白)迅速發育積累。總而言之,精氨酸能讓河蟹長得快、發病少、體格好、膏黃足。
蟹黃
精氨酸對河蟹養殖的好處不言而喻,養殖戶最關心的還是目前育肥飼料中是否還需要精氨酸,需要多少?
陳教授解答到,目前河蟹養殖育肥階段十分關鍵,常用的投喂飼料玉米,冰鮮魚等經常造成河蟹起膏快,掉膏也快的現象,就是因為這些飼料中的精氨酸含量低,會導緻河蟹攝入量不足,缺點明顯。從成蟹增重增膏的生長需要來看,雌蟹發育所需精氨酸為4.09%,雄蟹發育所需精氨酸為3.76%,一般飼料基本滿足不了,因此必須添加精氨酸,才能解決目前河蟹養殖時好時壞的處境。
中華絨螯蟹在不同養殖階段對精氨酸的需求差異
既然精氨酸在河蟹生長過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能夠直接直接向河蟹投喂精氨酸嗎?陳教授表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原因是:
1、精氨酸會和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等氨基酸形成營養拮抗作用,影響其它氨基酸的利用。
2、精氨酸價格昂貴,用作飼料添加劑不經濟,不符合高效可持續原則。
那有沒有能和精氨酸有同樣效果的替代品呢?
經過實驗發現氨甲酰谷氨酸(NCG)可以提高河蟹體内精氨酸内源性合成關鍵酶的活性,同時在提高中華絨螯蟹免疫力,抗脅迫能力,促進生長發育方面起到與精氨酸同樣的作用,完全作為飼料添加劑來代替精氨酸。
對于陳立僑教授研究精氨酸對河蟹養殖的影響總結而來有以下五點:
1、精氨酸在調控幼蟹生長、抗脅迫能力、免疫力和抗病力中發揮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2、氨甲酰谷氨酸(NCG)可作為促進精氨酸内源性合成、提高河蟹抗脅迫能力;
3、幼蟹飼料中,可以适量的添加NCG來應對幼蟹階段頻發的環境脅迫;
4、精氨酸在副性腺和卵巢發育中發揮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5.育肥河蟹對精氨酸的需求量高,此階段投喂玉米時,應提高飼料中精氨酸的添加量。
最後陳教授建議養殖戶雌蟹、雄蟹可以分開養殖,因為它們營養強化的策略是不同的,統一混養會造成營養補充不平衡。同時兩者上市時間也不同,分開之後不會互相幹擾。
随着現在螃蟹的吃法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愛上了螃蟹,這幾年的河蟹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養殖的農戶也越來越多,發展的态勢來看,河蟹的經濟效益還是不錯的,養殖前景也十分被看好。但是随着河蟹養殖業的發展,高效養殖,生态養殖的模式會成為主流,想要養好河蟹的話,一定要對當地行情了解清楚,掌握專業的養殖技術,避免養殖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作者:水産養殖網 王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