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12:00:33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發生在關羽困守麥城期間,相關人物分别為關羽和王甫。原文如下: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1

且說關公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糧草又盡。是夜,城外吳兵招喚各軍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救兵又不見到。心中無計,謂王甫曰:“吾悔昔日不用公言!今日危急,将複何如?”甫哭告曰:“今日之事,雖子牙複生,亦無計可施也。”趙累曰:“上庸救兵不至,乃劉封、孟達按兵不動之故。何不棄此孤城,奔入西川,再整兵來,以圖恢複?”公曰:“吾亦欲如此。”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2

遂上城觀之。見北門外敵軍不多,因問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勢若何?”答曰:“此去皆是山僻小路,可通西川。”公曰:“今夜可走此路。。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公曰:“雖有埋伏,吾何懼哉!”即下令馬步官軍嚴整裝束,準備出城。甫哭曰:“君侯于路,小心保重!某與部卒百餘人,死據此城;城雖破,身不降也!專望君侯速來救援!”公亦與泣别。遂留周倉與王甫同守麥城,關公自與關平、趙累引殘卒二百餘人,突出北門。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3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回軍救援,卻在半途中遭到東吳大軍的圍攻。關羽的部下逃亡大半,等到達麥城後隻剩下三百多人。關羽決定率領關平、趙累突圍,留下王甫和周倉守城。最終,關羽、關平、趙累兵敗被殺,留守麥城的王甫和周倉自盡而亡。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4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王甫口中的“無計可施”, 意為沒有什麼計謀可以施展,比喻沒有辦法可用。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中的“使小聖展轉彷徨;無計可施。”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5

關羽敗走荊州,最終被東吳活捉并殺害,這一點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小說也是按照史料的記載進行了如實的描述。那麼,跟随關羽一起經曆這一場慘敗的将領都有誰呢?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曆史與小說有着很大的差異。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6

按照小說的描述,關羽的部将分别有關平、趙累、周倉、王甫、廖化等人。前四者都命喪荊州,唯有廖化因奉命前往上庸向劉封、孟達求援而僥幸躲過一劫。而在真實的曆史當中,這五個人當中有一位是小說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在曆史上并不存在。這個人便是周倉。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7

周倉這個名字盡管已是老幼皆知,但卻是個子虛烏有的人物,在曆史上并不存在。這個藝術形象最早出現在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關大王單刀會”中,後來《三國志平話》當中也有他的故事。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對元代出現的這位“周倉”的故事進行了加工和改編,于是便有了如今大家熟知的這一藝術形象。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8

除了周倉之外,關平、趙累、王甫和廖化這四人在曆史上倒是真是存在的,不過除關平與關羽一起遇害之外,其餘三人的經曆與小說的描述有所不同。首先說說趙累。《三國志·潘璋傳》載:“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趙累等。”由此可見,趙累是關羽軍中的一位高級将領,與關羽、關平二人一起被俘。不過,他究竟有沒有與關羽父子一起被殺卻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迹。因此,隻能視為下落不明。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9

小說中提到的因前往上庸求救而躲過一劫的廖化,他的真實經曆與小說也大不相同。《三國志·廖化傳》載:“(廖化)為前将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于秭歸。”這也就是說廖化并沒有前往上庸求援,而是與關羽一起被俘。不過,他并沒有被殺,而是假意投降,最終帶着母親成功逃脫。

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叛将資料(敗走麥城後關羽父子遇害)10

最後來說說王甫。按照小說的描述,王甫留守麥城,最終墜城而亡。而在真實的曆史當中,他不但沒有自盡,反倒奇迹般地躲過東吳大軍的追殺,最終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三國志·楊戲傳》稱:“(王甫)還為荊州議曹從事。随先主征吳,軍敗于秭歸,遇害。”由此可見,王甫并未死在麥城,而是在夷陵之戰中陣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