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學生大多數都對未來沒有什麼明确的規劃,一談到學業規劃、就業規劃,很多同學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去考證。所以“考證”是當代大學生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可考取證書種類多達100多種。英語四六級證書、普通話證書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已經成了“标配”,教師資格證、會計證,以及各種職業資格證等等,大學生都會争相去報考,以期豐富自己的簡曆,為以後的就業謀取一點福利。
2015年,對武漢某大學400人的調查就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參加過考證,其中有4/5的人考過學校統考的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和普通話證書等,還有近一半的人考過與本專業相關的證書。
是什麼讓考證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必經之路?
學校鼓勵
盡管教育部明确表示,學位不需要和四六級綁定,但很多學校仍然默認将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與畢業證挂鈎,親自組織全校一起考。
再或者,隻要考證就給加綜測分。比如廣州大學某學院就有明确的規定,如果是獲得專業類等級證書,公司或者市級加1分;省級加2分;國家級加3分;國際級加4分。
而有的學校為了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考證大業中,還會布置下全年的考證工作目标。由學院召開動員大會,附帶上專家講座和經驗分享,美其名曰“将考證培訓作為對主體教學的重要補充”。
“多個證書多條路”
當一個大一大二的學生,面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要朝哪裡努力時,他會去考證;當一個大三大四的學生,回首過去時光,發現自己整個大學都碌碌無為、毫無收獲時,他也會去考證。
當一個冷門專業學生,覺得本專業前途無望,急需另外尋找出路時,他會去考證;當一個熱門專業學生,發現市場競争激烈, 急需展現自己的優秀能力時,他也會去考證。
每年也都會有媒體彙總一些“含金量最高”、“必考”的證書,似乎考上這些證就能輕松獲得相關的工作。
但很多抱着“多個證書多條路”的想法去考證的大學生其實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工作,也沒有明确的目标,隻是為了有個“含金量高”的證書。
但畢竟,職業證書隻有在職業中才有用。如果你考了會計證、教師證、人力資源證,再多的證也隻能用一個。但你浪費的不止是證書,還有為此付出的時間精力。
考證就像你花了一萬塊錢買個瑪莎拉蒂的車輪,“有用”是有用,但你就是用不上。
多個證書真的多了條出路嗎?
其實不然。相關證書隻能說明你通過了相關的理論考試,但你依然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
以計算機相關的工作為例,公司招聘往往有更具體的技術要求。比如對技術運營的要求是,熟悉C/C 、 python、 php、shell等常見語言的一種或多種;對視覺設計的要求是,能夠熟練使用Photoshop、 Flash、 llustrator等軟件。大公司的篩選方式也是通過一二三輪的筆試面試來篩選,技術崗位都會有相應的測試。行不行不看證,而是看能力。
所以,與其盲目跟風考證,不如先靜下心來問問自己:
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我以後真正想從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
為了從事那個方向,我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弄清楚以上三個問題,或許要比盲目考證的意義大的多。
明晰的職業規劃是科學學習的重要前提。
隻有做好規劃,才能明确未來的選擇方向,深入了解想從事的行業;沒有明确的目标,即使考太多的證,大多數做的都是無用功,隻會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所以即使考證也會有針對性,避免盲目跟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