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06:18:14

最近有位江西的讀者,說他先祖曾是道光年間的翰林,做過幾年京官,後外放蘇州知府,可是族譜上說後來又被調任雲南曲靖知府。他問禦史這不是犯了什麼錯誤,好端端地從一個省城知府被降到了邊遠省份的窮府。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清代知府品級相同)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在大多數人看來,從省城知府調任為一般知府肯定是降級,況且江蘇是富裕省份,而雲南又是窮省,經濟收入也不在一個檔次。

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禦史可以明确地告訴大家,蘇州知府調任曲靖知府,非但不屬于降級,而是略有提升,如果不出意外,任滿後即可按部就班升任道員。

清代知府是如何區分等級的

知府屬于地方中級官員,按照《光緒會典》卷四的記載,全國共設府185個,至光緒、宣統年間,奉天、吉林、黑龍江、新疆、台灣建省後,府的數量提升至215個。

知府的品級初為正四品,乾隆時期為了區别知府與道員上下級關系,于乾隆十八年定知府品級為從四品。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清代知府品級相同)2

廣義上來講,不管是省城的知府還是一般的知府,品級、俸祿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養廉銀的數字不一樣,富裕的省份養廉銀多,窮省則少。這不僅僅是知府,總督、巡撫乃至知州、知縣也是如此。

盡管品級都是從四品,但各省知府的“缺”又是不一樣的。明代時,将各省的府分為大府、中府、小府,其标準就是錢糧多寡。清初時期也沿襲這個做法,順治十四年停止了府、州、縣分三等的辦法,但也沒有制定新的分級制度。

盡管府的分級标準沒有明确,但有三十個府被認為是全國一百多個府中的最要者,分别是:直隸的真定、保定、河間;江南的江甯、淮安、揚州、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浙江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山東的濟南、青州、兖州;山西的太原、平陽;河南的開封、彰德;陝西的西安、延安;江西的南昌、吉安;湖廣的武昌、荊州、襄陽;福建的福州、泉州。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清代知府品級相同)3

雍正九年時,提出了另一個劃分知府等級的辦法,即以沖、繁、疲、難四字為标準劃分等級。按照官方的說法,“沖”指地當孔沖者,即交通要道;“繁”指政務繁纭,即事情多;“疲”指賦多逋欠,即錢糧虧欠;“難”指民刁俗悍,命盜案多,即難以治理。

按照這個标準,凡是四字俱全的則為“最要缺”,三字的為“要缺”,二字的為“中缺”,一字或一字沒有的則為“簡缺”。新的标準制定後,不同的知府任命的辦法也出台了,最要缺的知府被定為“請旨缺”,要缺知府為“題補缺”,中缺、簡缺知府則定為“調補缺”。

看到這麼多“缺”是不是覺得很頭痛也難以理解,實際上也很簡單,通俗的理解就是最要缺知府需要吏部、軍機處提名,然後由皇帝欽定;要缺知府則由地方督撫舉薦,得到朝廷認可後實放;中缺、簡缺知府則歸吏部揀選。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清代知府品級相同)4

了解了清代知府的劃分标準,就可以回答開文提出的問題了。

清代哪些府屬于最要缺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全國最要缺的知府數量不算太多,總數為29個,分别為:

直隸保定、天津;東北的奉天、龍江;江蘇的淮安、揚州、鎮江、常州;安徽的鳳陽;河南的開封;陝西的西安、漢中;甘肅的甯夏、西甯、涼州;浙江的嘉興;江西的吉安、饒州、贛州;湖北的漢陽、荊州;湖南的嶽州;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廣東的廣州、肇慶;雲南的雲南、曲靖。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清代知府品級相同)5

蘇州府作為江蘇巡撫駐地,與江甯府都屬于省府,但卻不屬于最要缺,而是“繁、疲、難”三字的要缺。這就意味着蘇州知府出缺,例由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題奏揀選。而雲南曲靖府則屬于四字最要缺,這是需要軍機處提名皇帝欽點的。

知府的選任大概有一個基本的路線,理論上說知府出缺例由京察一等記名之翰林院侍讀、侍講,内閣侍讀、給事中、禦史及六部郎中、員外郎,順天府治中、鹽運使司運同、府同知,直隸州知州升任。

然而這是屬于升任,就以江西這位讀者的祖上情況來分析,他是翰林出身在京做過幾年官,不出意外應該是以翰林院侍讀、侍講的身份升任蘇州知府的,就這已經屬于高配了,一般是放中缺或簡缺。

但更多的情況是,最要缺、要缺知府往往又是中缺、簡缺知府平調的。事實上,中缺、簡缺知府是如果在地方大計考核中成就優異,很少有機會升任為道員,而是按部就班逐級調任。

清末知府官職有多大(清代知府品級相同)6

換言之,蘇州知府調任曲靖知府也算是升官,如果任滿通過考核,那麼下一步就是升任道員,如果是翰林出身,可能還會調任京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