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的那些。”這是在某部日劇裡,一位看起來像是管理層的女人,正在告誡她的同事。而在微博和朋友圈中,這張直擊當下現象的圖片瞬時被熱傳。是的,紮心了。
近期,随着校園招聘相繼落幕,大量95後開始走上工作崗位,迎來人生又一起點。
從校園到職場,95後也面臨着職業生涯的諸多選擇與考驗。根據今年8月LinkedIn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報告,95後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為7個月,遠遠低于80後、90後群體,成“閃辭”主力軍。
揆諸網絡,“附近外賣吃膩了”“純粹想走”“要像風一樣自由”……年輕人曬出的離職原因、“說走就走”的态度讓很多人看着不免會有些困惑,一言不合就離職,現在的年輕人對待工作真那麼随性了?然而,在知乎上有一條關于年輕人“裸辭”的提問,吸引了超過8000人關注,有人認為,年輕人思想更開放,更換職業發展方向的成本低,離職再就業也更加方便;也有觀點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招來的年輕人不久之後都在離職邊緣,需要反省的明顯是該公司。通過網友的發言态度可以窺知一二。
95後作為這個時代的生力軍,與上一代人相比,經常會被貼上熱情沖動、比較自我、天不怕地不怕等标簽。但我們又不能一褱而論,他們是伴随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原住民”,有着更為鮮明的特點,可以說個性更加張揚,更加關注個人前途發展,同時對于實現自身價值的強烈追求也是不能被忽視的。
而如何才能将自身價值最大化,就可能會面對一個相對較長的試錯過程。年輕人頻繁跳槽現象的背後,究竟如何才能找到讓自己感到滿意,且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工作,則是需要95後們思考的終極問題。畢竟,對物質要求提高及市場元素自由,都成為了促使95後們能夠快速離職的誘因,并且,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過去一個年輕人掌握一個行業核心的東西可能需要3-5年,現在可能半年就能掌握。這是外部環境變化對一個年輕人的影響,也是這個時代發展賦予的必然現象。
同時,也應看到某些行業的用工邏輯仍停留在中低端、重複的工作上面,并不能讓員工獲得真正的成長,這也是導緻年輕人快速離職的原因。
不可否認,年輕人在職場的優勢在于,試錯的機會相對多一些,但這些都應是建立在自身清晰職業觀和規劃的基礎之上。如果剛進入社會,就想着“身登青雲梯”,為了高薪、前景頻繁跳槽,養成不定性的習慣,可能就會陷入到厭倦工作與跳槽的惡性循環中。
誠然,對于剛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來說,面對想象與現實的落差,95後的抉擇也許表現得更為直接,畢竟,給未來積累到最有價值的籌碼,更是一個鍛煉韌性的過程,機會隻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相對的,心浮氣躁、焦慮不安,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會走得長遠。(央視網評論員 竹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