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在學校學習中,常見兩類孩子:第一類,越學越輕松,成績越來越好,看上去根本不用努力的樣子,該玩就玩、該睡就睡,熬夜和他無關;第二類,越學越困難,成績出現下滑,平時非常努力,但随着年級升高,學習科目增加,越來越吃力。
對于第二類孩子,首先可以肯定不是學習态度問題,其次是他們的學習效率相對來說比較低,努力程度和結果不成正比。那麼,那些越學越輕松的孩子,是天生聰明麼?
或許有吧?但我相信這是小概率的事情,絕不是大面積、大範圍的。我認為:他們或許是暗含了認知結構的規律,我給你詳細解釋背後的道理。
不賣關子,先說結論。認知學習理論代表人物布魯納認為:學校教育中應以學科結構即一門給定的學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關系代替結論性的知識;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其核心就是一套類别編碼系統;發現學習是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良好方法。
簡單點說:就是人類的學習的基礎是對于各種概念的學習,并在學習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知結構。舉個例子:鲸魚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如果對于哺乳動物的概念、特點,理解很清楚,就很容易判定鲸魚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那麼,這個理論和越學越輕松,越學越差的孩子有什麼關系呢?
以學校的學科學習為例:越學越差的孩子往往是對于某一學科知識的基礎概念理解不透徹,在學習程度加深時,就難以為繼了。最重要的是:在開始某一學科的學習時,是最困難的時候,因為在我們腦中沒有對于該學科的任何知識結構。
我是上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的,那個時候,多數學生對于英語抱持的态度是:好玩、搞笑、新鮮,學習方法是用漢字諧音标注英語單詞。例如:good morning(古德貓甯),machine(罵誰)。
你看,是不是在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習新的知識?
言歸正傳,我第一次英語考試20分,中考英語118分,聽力滿分。這得益于我的老師,逼着我背誦書本上的每一篇課文。
為何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就是因為通過背課文逐漸建立起了英語這門學科的知識結構,當我再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學習新知識。(說明:不推廣背誦課文這樣枯燥的學習方式,很難堅持,但我承認的确有效)
所以,我想你明白了:
第一,孩子在學校開始接觸某一門學科的學習時,是最困難的時候;
第二,當孩子的某一學科出現了越學越吃力的情況,需要檢查這門學科的基礎概念是否理解清楚,掌握牢固。通俗點來講:就是這孩子還沒入門。
認知結構理論,是對于學習規律的一種普遍性總結,适用于任何年齡、任何方面的學習。當孩子成績出現了問題,應該首先想到這一點,幫助孩子尋找問題原因,并協助解決問題,遠比指責、打罵要管用。
當然,孩子的成績好與壞,并不是隻有這一種影響因素,我隻是給你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觀點,列舉出了一種影響成績的因素。
反過來說,那些越學越輕松的孩子,肯定是在學習中建立了這門學科的認知結構,才會達到越來越輕松的結果。或者是,他們在學校開始學習這門學科之前,通過其他途徑已經建立起了一小部分的認知結構。這種途徑可以是書籍、與父母對話、旅行、電影等等。
這就好像是一個工作了30年的汽車維修師傅,如果他學習起新型汽車的維修知識,一定比剛接觸這一行的新手要快得多!因為他的經驗、對于汽車的理解,已經被完全内化為他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學習新知識時,可以用以往的知識作為參考和基礎。
結語:隻要思想不滑坡,方法一定會比困難多!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找原因,隻會蒙着腦袋發脾氣!幫助孩子達成目的,不斷尋找問題原因與适合的改進方法才是根本。
詢問一下各位看官:有些東西比較抽象,我這麼說能說清楚嗎?給我些反饋哈!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