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識的提高,大家都知道補鈣的重要性,也會選擇「吃鈣片」來預防缺鈣問題。
而後台有不少小夥伴反映:
為什麼有人一吃鈣片就便秘?又要如何緩解呢?今天我們特地邀請了骨科的胡教授,和大家聊聊補鈣的那些事~
-本文作者-
一補鈣就便秘?可能是這兩件事沒做對
1、鈣劑成分沒選對
以市面上常見的碳酸鈣為例:
碳酸鈣難溶于水,服用後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被溶解、消化和吸收。
對于老年人以及腸胃不好的人來說,服用碳酸鈣劑後,胃酸分泌不足導緻鈣劑不能完全溶解,多數情況就會出現大便幹結,排便困難。
2、一次補充過量的鈣
當一次性補了過多的鈣時,多餘的鈣劑會和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中的物質(草酸、植酸、飽和脂肪酸等)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鈣鹽。
這種鈣鹽聚集在腸道中,有可能導緻便秘,嚴重的還會導緻腸梗阻。
錯誤補鈣,不僅達不到預期,還會造成身體負擔。除了這兩種錯誤方式外,這些常見的補鈣誤區,你犯了嗎?
補鈣不對=白補,這些誤區你也中了嗎?1、喝骨頭湯就能補足鈣?—— ✘
雖然骨頭裡鈣的含量豐富,但是很難溶解到喝的湯中。就算一天三餐都喝骨頭湯,給人體帶來的鈣含量,也許還不如一盒牛奶。
因此, 在補鈣上,切莫對骨頭湯抱太大期望。
2、鈣片「空腹」吃更好?—— ✘
空腹服用鈣片,容易刺激胃部,反而在吃飯的過程中或者飯後補鈣,吸收率更好,而三餐中晚餐後補鈣效果更好。
ps:當鈣劑與米飯、面條等澱粉食物同時攝入,更有利于鈣的吸收。
3、牛奶 鈣片,鈣量加倍?—— ✘
鈣片和牛奶本身的鈣含量就高,一下子同時吃進太多的鈣,吸收的效率反而會下降。
如果要喝牛奶,建議最好在喝奶後半小時再服鈣片。
實際上,補鈣最好的方式是食補,在此基礎上,再适當增加鈣劑即可。
而關于吃鈣劑,其實也有不少學問。吃什麼,如何吃……才能避免不良反應(便秘),提升鈣吸收率呢?
簡單四招,教你「科學」補充鈣劑1、建議少量多次服用鈣劑
補鈣劑時,建議少量多次服用,每天分 2~3次服用,每次200mg最好,不易造成副作用,利用率也會更高一些。
2、特殊人群建議選擇有機酸鈣
腸胃功能弱的人,建議選擇有機酸鈣,如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鈣、乳酸鈣、醋酸鈣等。
這類鈣劑不那麼依賴于胃酸幫助消化吸收,胃腸副反應更小,也不容易出現其他副作用。
3、多喝水,避免補鈣導緻的便秘
在補鈣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上的調理。适當多吃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有助于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
同時也要多喝水,每天飲用2000毫升以上的水,可以增加大便容積,促進排便。
4、堅持運動、多曬太陽促鈣吸收
每周可以進行3~4次的運動鍛煉,如散步、廣場舞、羽毛球、騎行等。适當的運動可以改善胃腸功能,增加排便動力,而且對骨鈣沉積還有促進作用。
此外,多曬太陽也有益于鈣的吸收。記住這兩個曬太陽的“黃金時段”:
✔ 上午9-10時
✔ 下午4-5時
ps:這兩個時段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是儲備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
最後提醒大家,補鈣真的非常重要,年輕時盡可能提升骨量,即使将來鈣流失後,剩餘的鈣也能維持在正常水平。
否則年紀大了出現骨質疏松、關節痛、易骨折等,真的很影響生活質量。
你還有什麼補鈣小妙招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