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朋友讨論他們公司在推行IPD流程中遇到的問題,他提到感覺TR(技術評審)有些像是個管理動作,同時很好奇作為QA,在TR評審點怎麼樣才能發現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和風險。比如,作為IPD流程的關鍵卡點,是否QA隻需要對着TR Checklist檢查打鈎就可以了?QA又該怎麼去檢查過程質量活動是否到位?比如如何評估測試活動是否充分?是否測試用例執行率100%,遺留問題DI值合格就說明達标?又比如代碼review的時候是否走讀速率正常和缺陷率正常,就說明代碼review活動開展的不錯了?是否QA檢查後過程符合度100%,就能說明産品質量沒有問題了?
思考和讨論到這些問題,說明已經對QA工作有了比較深入的思考。系列問題背後是QA工作的定位,并對質量工作的價值和深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CMMI2.0裡關于PQA(Process Quality Assurance)的目的是這麼解釋的:“Verifiesand enable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cesses performed and resultingwork products. ” 其價值定位為(value):“Increases the consistent us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cesses to maximizebusiness benefit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用中文大白話來描述就是:過程質量保證 (Process Quality Assurance,PQA)
從某種程度上來,質量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引導團隊和監控過程,這些僅僅是做事的手段;作為一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QA,除了對流程的理解和引導,她(他)需要更多的深入了解業務場景和目标,了解VOC,需要站在業務管理者視角全面去審視團隊的績效,助力團隊持續的、成功的推出有競争力、高質量的産品。
關于QA角色定位,我們曾經做過多次讨論,并整理過如下的圖。可見,圍繞“最大限度的提升業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質量人員不僅僅應該隻關注流程符合度,而是可以根據公司或者部門的實際情況,運用全面質量管理的專業方法,為管理者提供客戶聲音、質量成本、研發效率、技術能力、團隊建設等綜合性績效運營的可視性,幫助管理者不斷的提升決策和管理水平,從而達到組織的預期目标。
QA角色認知
QA角色認知
那麼針對這樣的角色定位,QA本身需要從哪些方面不斷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呢?我覺得可以分為幾類能力的要求:
1)溝通能力
從溝通表現來說,我認為溝通能力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來組成:理解力、表達力、敏銳度、主動性。
對QA工作而言,從表現形式上,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會有相應的要求,比如:
溝通能力的涉及範圍其實非常廣,不僅僅體現在工作報告,日常交流,也包括了向上管理,資源協調,團隊建設,個人影響力方面。這方面的能力,在每人的職場價值中,所占據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而且越走向高階職位,其價值和影響力越大,所以大家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去提升。
2)對問題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能快速識别風險和改進點,就離不開對問題的敏感度:紛繁複雜的數據裡,能快速發現問題;或者别人習以為常的點,你能發現隐患和風險,這也是一種非常突出的能力。
洞察力還包括了看到問題後,能快速定義問題,并采用專業方法去洞察問題背後的根因。作為QA,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味的批判或者找茬,而是能業務目标為導向,以空杯心态兼收并蓄的基礎上客觀思考,識别根因(可以用5why)和提出有價值的合理化建議。
比如發生了某個網上事故,大部分公司的第一反應是趕緊救火。救火完成後,有些還會做些簡單總結或者回溯,總結放在組織過程庫裡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也有的部門會擔心影響到考核,還會試圖去掩蓋問題,将知曉問題的人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尤其是不能讓領導或者客戶知道問題曾經發生過。那麼如果是你,會做哪些思考?是接受這樣的現實,還是多往前走幾步,多問問幾個為什麼?如:
3)QA工作中的韌性
做産品,做質量,做技術,其實都需要有韌性。什麼是韌性?不是說我很努力,肯加班,肯做事叫做韌性,這是沖勁,不是韌性;針對具體問題,追求卓越,不斷尋找優化解決問題的那種态度和能力,才是韌性。
不少人滿足于“差不多就可以了”,“已經挺不錯了”,”現在有很多客觀困難,我已經盡力了“。但是實際上,隻有以終為始,不斷的持續叠代和優化過程,才能推動産品持續進步,日積月累之中,逐漸夯實基礎把競争對手甩在後面。不僅僅是質量工作,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産品如此,個人能力和品牌建設也是如此。
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做得還算不錯,和完成的非常優秀,其結果的差距是天壤之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亞洲飛人蘇炳添副教授的論文《優秀短跑運動員蘇炳添的技術優化訓練研究》(對這篇論文有興趣的朋友請留言),學習下人家怎麼從每個維度和細節摳進步空間和持續優化訓練,最終以9秒83闖入決賽,在”32歲高齡“一舉刷新了亞洲紀錄。
4)專業素養能力
有人把專業能力分類為 細分專業技能和專業通識。
細分專業技能很容易理解,比如機器人算法開發,芯片設計研發,軌交工業控制,金融支付産品研發,航天産品研發,每一個行業都有其特殊性,因為産品形态和行業的差異,隔行如隔山,對研發人員細分專業技能要求差異就很大;如果能一直在對應細分行業總結積累經驗,你就能成為特定細分領域的專家,并有可能成為行業權威。
質量人員要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價值,必然不能脫離具體的業務場景,隻有更多的深入了解業務場景和目标,才能不斷提升洞察力和提出專業性意見。
除了專業業務的理解之外,另一方面的細分專業技能包括不同研發領域的質量工作知識,如軟件QA需要了解軟件開發流程,軟件開發效能提升方法,敏捷開發流程,掌握CMMI/敏捷教練技能;硬件QA需要了解硬件開發流程,硬件設計的關鍵和風險點,生産制造過程;還有供應鍊管控也有對應的細分專業領域知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這些細分專業技能,QA的專業通識能力也非常重要。
什麼是專業通識?作為QA,專業通識是更看重你的綜合能力。除了前面說的溝通能力,對問題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工作的韌性和彈性,還有一些基礎的通識能力,如項目管理知識,企業财務知識,經濟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等等,這樣你能夠用項目管理語言和項目經理溝通,用戰略規劃和财務的語言和高層交流,也能用這些專業通識更好的開展工作。同時,QA除了熟悉和精進自己行業之外,也要對外面其他行業保持好奇心和學習力,而不是固步自封,滿足于細分領域埋頭幹活,更要擡頭看路,看看外面的行業動态和優秀實踐,向優秀的人學習,向優秀的團隊學習,不斷進步。
比如作為一名架構師(叢博一直非常推崇過程架構師的角色),你可能非常善于某種框架下的技術架構,在你的工作崗位上也如魚得水,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你可以去了解不同場景下的常見技術/質量體系框架有哪些,每一種框架的優缺點是怎樣的,這是專業通識,而且要與時俱進。
所謂專業通識,不是取代你的細分專業技能,而是能更好的了解你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你所面臨的職場環境,以及你工作的價值和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可以讓你在選擇方向的時候,更好的跟上時代的腳步。
文章轉自,老叢講桌,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