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的燈帶分割出湛藍色的大海,明暗變換的燈光襯托出海底世界的神秘,原本自在、快樂、對世界滿懷好奇的小美人魚與不幸溺水的王子偶然邂逅,從而開啟了充滿疼痛、刻骨銘心的愛情之旅……首演至今十年,這部由世界著名編導大師約翰·諾伊梅爾創作、中央芭蕾舞團藝術家呈現的經典芭蕾舞劇《小美人魚》近日再度被搬上天橋劇場的舞台,充滿哲思的藝術内核和芭蕾語彙的當代運用,令這部作品穿越時空,依然散發着藝術的魅力。
“中芭的演繹令我印象深刻,不論是作品的傳承,舞蹈的規範性和完美程度,還是對《小美人魚》作品中需要傳遞的内涵诠釋和情感表達都很到位。希望大家能像十年前一樣,一如既往的喜歡《小美人魚》。”雖然遠在德國漢堡不能親臨現場,但約翰·諾伊梅爾在演出開場前以視頻的方式向此次演出送來祝福。
約翰·諾伊梅爾的這部心愛之作《小美人魚》首演于2005年,為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而創作,最初由丹麥皇家芭蕾舞團演出,如今已經成為諸多世界名團的經典保留劇目。2012年,在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馮英的全力推動下,中芭與《小美人魚》首次結緣,也正是這部作品開啟了中芭與諾伊梅爾大師及德國漢堡芭蕾舞團長達十年的深厚友誼與深入合作,因此在這部作品中國首演十周年之際,中芭特别再度複排該劇,舉行了此次紀念演出,讓更多的觀衆領略其獨特的魅力與風采。“十年前,我們想邀請世界最偉大的編導大師之一諾伊梅爾先生到中芭來排他那部著名的《茶花女》。但當他看到我們的演員之後,說中芭最适合的是這部《小美人魚》。”馮英透露,在諾伊梅爾看來,中芭的演員氣質是非常内秀的、有内涵的,是非常适合诠釋《小美人魚》這部作品的。
與經典童話故事不同,諾伊梅爾賦予了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以豐富的人生哲理,全劇創造性的加入了安徒生的化身——詩人這一角色,與“小美人魚”兩相對照,共同經曆那份邂逅于海底、心碎在人間,最終升華至星空的偉大愛情……值得一提的是,諾伊梅爾一手“包辦”了編舞、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造型設計,這種對作品的用心給中芭藝術家的影響巨大。馮英表示,“十年前,《小美人魚》在中國的首演,見證了中芭與諾伊梅爾大師友好合作的開端。這部标志着中芭‘新時期’的代表作品,以其蘊含深刻的思想性和極高的藝術性,給中國觀衆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野和啟迪,因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好評和高度的贊揚,也持續不斷地積極影響着中芭藝術創作的方方面面。回望這十年,中芭在舞蹈演繹、音樂演奏、舞美呈現、藝術審美上的突破與提升,都将為此次《小美人魚》中國首演十周年紀念演出注入更加豐富、精彩的藝術表達。”
對于中芭藝術家來說,《小美人魚》這部作品更是具有獨特的意義。“與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和漢堡芭蕾舞團隻有1、2位小美人魚相比,中芭已經誕生了5位小美人魚,這是特别值得自豪的事情。”馮英說。本輪紀念演出中,曾在2012年首輪演出中精彩塑造人物的中芭首席主演王啟敏、馬曉東再度挑梁飾演“小美人魚”和“愛德華/王子”,兩人在劇中有幾段難度極高的雙人舞。對芭蕾女演員來說,長長的魚尾看起來輕盈,卻要遮住了最引以為傲的足尖,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要表現出舉重若輕的飄逸之感,而且還要随時防止在表演中被絆倒。而男演員則要完成大段的托舉動作,對于力量和協調性的要求極高。王啟敏和馬曉東完成的遊刃有餘且配合默契。對王啟敏來說,能在十周年紀念演出中擔綱主演尤其珍貴,2012年參與首演之後,她曾在2013年因為受傷導緻舞蹈事業停滞,“其間支撐我堅持做康複訓練的唯一信念就是能夠重返舞台。而在2014年重回舞台的第一個戲就是這部《小美人魚》。以前的我演‘魚’會有演的成分在裡面,而後來再演它則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尤其是‘小美人魚’去掉魚尾變成人的段落,真正是藝術來源于生活。”
此外,曾在曆年主演過該劇的中芭實力演員孫瑞辰、王晔、王濟禹等也悉數登台,邱芸庭、方夢穎、徐琰、武思聰、陳鑄明等優秀演員也首次參與到該劇之中,帶來新鮮而鮮活的人物诠釋。中芭交響樂團也由音樂總監張藝執棒,在樂團首席王小毛和副首席劉曉歡的分别領銜下為觀衆們呈現了精彩的現場演奏。該劇将演出至30日。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