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電視劇比較火,就是八套正在播放的《大秦賦》。這部電視劇講的是秦始皇嬴政如何統一天下的,裡面我們可以看到秦國的實力已經遙遙領先其他六國了。可是最早的秦國實力卻是戰國中最差的。
公元前905年,秦始皇的祖先秦非子一開始隻不過是個幫周天子養馬的,後來周天子覺得他養馬有功,分封了一塊很小、很貧瘠的地給他當了封國(今甘肅天水附近)。
秦國真正的崛起要感謝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商鞅。這哥們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了徹底的變法,讓秦國一改往日的頹勢,一躍成為戰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我們一起來看看《商鞅變法》到底改變了什麼,還有為什麼說商鞅必須死呢?
戰國時期是大争之世弱肉強食、不變則衰、不強則亡。秦孝公時期秦國國力一般,東邊的趙國、魏國多次攻打秦國,眼看着秦國生存面臨着嚴重的威脅。還有一個大的背景就是:随着土地私有化的逐步形成,新的地主階級誕生了,原先以貴族為主的生産關系已經不适應生産力發展的需求了。
當時戰國中的其他國家也開始紛紛的變法了,例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等。秦國從衛國請來了商鞅,開始了戰國時期最牛逼的變法《商鞅變法》。
我們來看看商鞅到底改變了什麼?
1、對内使用重刑、也就是靠嚴刑峻法來管理國家。例如:連坐法就是一個例子。
2、廢除了以前的土地制度,允許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默認私人擁有土地的産權。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别獎勵墾荒;規定生産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并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征商稅。
4、其中影響深遠的就是軍功爵位制的改革。以前貴族的子弟不用上戰場也可以獲得爵位,也就是“虎父無犬子”的模式。商鞅改變了這種做法,他規定:普通群衆上戰場隻要立了功也可以獲得爵位。商鞅還把考核軍功的方式具體化了,就以在戰場上獲得人頭多少來算軍功。從此以後秦軍就變成了收割人頭的“虎狼之師”、“搶人頭”成了秦國士兵的主要工作了。
5、對内加強戶口管理、加強了集中統一管理,老百姓的個人權利要服從戰時的大局觀。
總之,商鞅把秦國原本松散的管理模式,變成了适應戰時狀态的集中統一的戰時管理模式。說白了就是現在某些國家實行的《戰時管理法》,一切為了戰争、一切從戰争角度出發、一切都是為了赢得戰争的勝利。商鞅的這種搞法讓秦國的戰争潛力迅速得到了提升,不過從曆史角度看副作用也很明顯的,秦後來混了二世就亡了和這個模式也有莫大的關系。
古往今來為變法而已的何止商鞅一人
我們再來看看,商鞅幫助秦國實現了富國強軍的目标,為什麼到最後必須死呢?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的,在我們曆史上自古以來變法者的下場都不是太好的。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張居正、晚清的戊戌六君子都是如此。其實看到了這些人的下場,商鞅的下場也就不難猜出了。
我為什麼說商鞅必須死呢?
1、古代皇權模式之下,所有的權力、榮辱、功過都寄托在皇帝一個人的評判上了。皇帝喜歡你、欣賞你,一切都好說,如若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2、秦國的大王換人了,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了。商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大家都懂的。
3、商鞅變法以及任何變法的本質就是:改變原來的利益分配格局,打破了以前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了。商鞅在失去大王的支持以後,其結果隻有死路一條。不是有句話叫做: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
4、商鞅所有的變法措施能夠推行下去,隻有一個前提就是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走了、商鞅也就完了。
5、商鞅變法的一開始就遭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新的大王剛上台地位不穩,他必須要團結一部分守舊勢力和宗族勢力的,所以商鞅也就成了犧牲品了。
6、商鞅變法已經在秦國基本搞成功了,留着商鞅的意義不大。秦惠文王把商鞅殺了也不會從根本上影響秦國的發展的,狡兔死、走狗烹放在曆朝曆代都是适用的。
總之,在古代皇權模式之下的變法,一般變法者本人由于得罪的人比較多、影響了别人的利益。如果換個皇帝上台結局一般隻有三個字——必須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