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田在《哀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寫道:“其中《背影》一篇……它之所以能夠曆久傳誦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并不是憑借了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瞻的文字,而隻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所表達的真情。”
一、父親對文中“我”的愛
無疑是真摯的、深沉的、細心的,将對兒子的愛化作一一的行動。先是再三囑咐茶房要仔細送行,後又決定自己親自前去為兒子“我”講票價、鋪座位以及細心囑咐,再到之後臨行前為“我”穿過鐵道買橘子。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每次讀到描寫父親背影這段時,我不禁潸然淚下。他的背影裡有樸實,有凄涼,有慈愛,有心酸,有黯淡,有堅定,更有對兒子的滿心愛意。
隻感歎:少年不知曲中意,如今已是文中人。
小時候在語文書中讀到這篇文章時,父母尚在身旁,沒有太多感慨。現在慢慢長大,一起相聚的日子也已成了奢侈,才深有體會其中的含義,望着在高鐵站裡送我遠行的父親的身影,與腦海中課文的背影慢慢貼合,那正是他的細心牽挂和殷切囑托!
二、文中“我”對父親的情感态度變化
從一開始的嫌棄父親的迂和不耐煩,到望着父親的背影潸然淚下不願讓他人看見,再到“我”為人父時在晶瑩的淚光中才恍然明白父親的愛意。20歲時,“我”的淚裡有悲傷,有思念,有感激,有後悔,有惜别;29時,“我”的淚裡是歉疚,是自責,是悲痛,也更是理解。文中的背影是兒子的感情凝聚點,他通過背影表達了他對父親的愛和理解的同時,還有對年輕時對父親偏見的和解。
聽到李健唱的《父親寫的散文詩》,其中有句“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個影子。”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盡孝,希望今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能盡自己所能對父親多一些呵護,多陪伴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