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腿型大多是“羅圈腿”等,是比較正常的,而孩子腿型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随着年齡的增大會逐漸改善,而孩子的腿型也是影響身高以及外表美觀的,因此,讓孩子長出一雙大長腿孩子很有必要的,那麼,怎麼讓孩子長出大長腿呢?孩子腿型發育規律
寶寶剛出生時,腿部呈X型或者O型都是正常的,這是因為胎兒時期生長空間有限,胎兒無法将腿完全張開,雙腿呈蜷縮狀,所以出生後腿部也不是直的。
大約到2歲左右,寶寶腿會變直,接着因為生長發育原因,腿部會呈“X“狀,這是正常的,到7、8歲左右,孩子腿又會變直,接近成人腿型的彎曲度。
寶寶腿部生長發育跟父母的基因有着直接的關系,剛出生出現“羅圈腿”都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去擔心,隻需要正常喂養和照顧寶寶就可以了。如果寶寶出生後腿部畸形嚴重,這是先天孕期發育不足或者父母存在陰性遺傳病史導緻發生。腿部沒有随着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如果剛出生就發現雙腿出現畸形症狀,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讓寶寶能夠快樂行走,健康成長。
如何讓孩子長出大長腿的方法雖然孩子的腿部發育很大程度來自于遺傳,但是通過一些日常的方式也是有可能長成“大長腿的”:
骼發育關鍵期,補充營養
寶寶的骨骼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7歲以前,腿部尤其是胫骨(小腿的骨頭)生長速度最快,對營養攝入也最敏感,隻有在營養充足的時候,才有多餘的養分留給骨頭,腿才能長長。如果這段時間營養攝入不足,寶寶的骨頭和其他器官就開始争奪“營養”了。身體會優先保證大腦、心、肺等重要髒器的營養供應,骨頭就成了“不受寵的娃”,自然長的會少些。
7歲前的長腿關鍵期,要給孩子補些啥?可以補充蛋白質、鈣、磷、鎂、鋅、鐵,維生素A、B1、B2、B3、C和E這些微量營養素都可能對長骨生長有特殊作用。補鈣(吃奶制品)的同時,記得同時補充維生素D。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在嬰兒期和兒童期缺碘,也會導緻腿短。這些營養元素絕大多數都包含在不同的食物中,換句話說,營養均衡是關鍵,不挑食、不偏食。因此,家長需要在這個時間段,保證寶寶的骨骼發育,該有的營養一個都别落下。
鼓勵孩子多運動
鼓勵孩子适當運動,有利于生長激素分泌,促進軟骨細胞增殖,使身高增長。同時,戶外運動可以讓寶寶接觸到更多的紫外線,有利于維生素D的合成,幫助人體鈣、磷的吸收,讓寶寶長得更好。
在所有運動中,跳繩、變速跑對身高增長最為有利,籃球、排球、遊泳、騎自行車等運動也對長高有好處。而長期高負荷的負重運動,會影響負重骨的正常生長,所以舉重這種高難度的運動就不要了。
良好的睡眠睡眠對于身體發育和健康都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一個睡眠質量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健康的身體的。寶寶處于身體發育關鍵期,家長一定要謹慎對待寶寶的睡眠問題,給寶寶穿上舒适的紙尿褲,調整好睡眠環境,确保寶寶能擁有高質量的睡眠。
孩子腿型塑造應避免的誤區
1、 給寶寶綁腿
老人們有一種“育兒經”,是給寶寶綁腿可以讓寶寶的腿變直,這是一種很荒謬的說辭。新生兒寶寶的腿都是不直的,到寶寶8、9歲左右,腿就開始自然的伸直變長。
而綁腿會造成寶寶的髋關節發育不良或者脫位。再者,給寶寶綁腿會壓迫到寶寶腿部的血管,造成血液流動不暢,導緻腿部肢體缺血,甚至肢體壞死。
2、 過早要求學走路
在寶寶骨骼發育未達到一定年齡時,過早的讓寶寶學會站立、行走,并不是寶寶聰明的表現,而是對寶寶骨骼的一種變相傷害。
3、 不同腿型的寶寶采用不同坐姿
對于走路外八字的寶寶,媽媽們要盡量避免寶寶跪坐的行為,而對于走路内八字的寶寶媽媽們要盡量避免寶寶盤腿坐的行為,因為這些不良的坐姿都會加重寶寶不正确的走姿,甚至會使寶寶腿部變形,寶寶成為大長腿的希望就渺茫啦。
所以說,讓寶寶坐的最好方式,還是讓寶寶坐在小椅子上,讓雙腿自然下垂,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寶寶不良坐姿對腿型的影響。
4、 慎用寶寶學步車
你記住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