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紅糖,
很多人都會想到“補血神物”。
尤其是大冬天或是姨媽日,
不少女生都會泡上一杯紅糖水,
感覺全身都暖暖的。
那麼紅糖能不能補血?
紅糖能緩解痛經嗎?
紅糖比白砂糖更營養嗎?
要不要吃紅糖?
今天就說說關于紅糖的那些事!
紅糖、白糖,
是怎麼做出來的?
其實,中國人吃紅糖可有些年了,
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公元前202年。
楊孚在《異物志》書中寫道,
“甘蔗,長丈餘頗似竹,
斬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
侯謂奇珍異寶,可入藥也,名之曰糖”。
不過,這個時期的紅糖,
隻是将甘蔗汁在陽光下曝曬,
變成粘稠的半固體形狀,
還不能完全稱為紅糖,隻能算是紅糖的雛形。
現代人的紅糖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和上面的方法類似,
将收割下來的甘蔗經過切碎碾壓,
壓出來的混合汁液,除去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
再用連環鍋小火熬煮,
不斷攪拌使水份慢慢蒸發,
高濃度的糖漿冷卻後會凝固成為固體塊狀的粗糖,
最後再根據不同的需求,
制成塊狀或粉狀的紅糖即可。
而我們每天吃的白砂糖,
制作方法反而更複雜一些。
除去大部分非糖分雜質後,
用亞硫酸法或碳酸法進行處理,
通過蒸發濃縮、煮糖結晶、離心分蜜,
把蔗糖分離提純出來,最後才得到白砂糖。
紅糖比白糖更營養嗎?
先說結論:
紅糖确實比白糖營養更豐富,
但是通過紅糖補充這些營養物質,
性價比太低!
看了上面紅白糖的制作過程,
我們也能理解,白糖經過分蜜處理後,
雖然糖的甜度提高,顔色變白,
但較多的營養物質卻被破壞。
傳統紅糖未經分蜜處理,因此含有大量糖蜜。
正是這些糖蜜,
使紅糖既保留了甘蔗原本的營養成分,
又具有特定的顔色和焦香風味。
大家可以看下表,
每100克紅糖,約含鎂28mg,
鈣256mg,鐵3.8mg。
确實超出白砂糖一大截。
另外,紅糖中的酚類物質,
也不白砂糖高不少。
研究表明,紅糖中的酚類物質,
與其抗氧化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比如聖保羅大學的研究表明,
蔗汁裡的酚酸提取物,
對于大鼠體内的MeHgCl中毒有抵抗作用,
能有效抑制大鼠腦勻漿脂質過氧化。
所以我們應該多吃紅糖嗎?
當然不是!
上述對比隻能說明,
和白糖相比,紅糖的營養成分确實更高。
但如果想通過吃紅糖、喝紅糖水,
來補充這些營養物質,就太不值當了!
以鈣為例,
一杯250ml的牛奶,約含250mg鈣,
但你如果想通過吃紅糖來補充等量的鈣,
你需要吃整整100g,也就是10小勺(10g),
這效率也太低了!!
随便吃點蔬菜水果,肉蛋奶不香嘛~
喝紅糖水可以補血嗎?
作用不大!
貧血的類型有很多種,
女性更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
改善的方法就是補充鐵。
如果想通過喝紅糖水來補鐵,
你需要喝多少?
一般健康成年男子每天需要12毫克鐵,
女士需要20毫克。
而一勺紅糖(10克)隻能提供0.3毫克鐵。
用紅糖補血,你可能要一天吃100勺紅糖。
更何況,紅糖裡的鐵是“非血紅素鐵”,
不利于人體吸收,
也就是說,100勺都也不夠!
所以,靠平時喝的一兩杯紅糖水補鐵,
真是杯水車薪。
相比較而言,補鐵大戶的動物内髒、
血液制品、瘦肉中,
含鐵量是紅糖的數十倍,
而且還是更好吸收的“血紅素鐵”。
以豬肝為例,
50克的豬肝就含有12毫克的鐵,
随便吃幾口炒豬肝,就勝過一罐子紅糖。
更多補鐵食物,可以參考下面這種圖。
喝紅糖水,可以治療痛經嗎?
痛經主要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類,
原發性痛經屬于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
占痛經90%以上;
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痛經。
我們平時所說的痛經主要是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與前列腺素相關。
現在研究多認為,
月經初期脫落的子宮内膜,會釋放前列腺素。
而前列腺素的分泌,
會刺激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造成肌肉痙攣。
所以想要源頭上治療痛經,
就得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
比如大家熟悉的布洛芬。
而紅糖水,主要成分就是紅糖加水,
并不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
有些女生可能覺得,
喝了紅糖水後精神狀态确實更好了,
主要還是因為紅糖水含有大量的糖,
能快速提高血糖含量,補充體力。
随便喝一杯其他糖水也能起到類似效果。
怎麼吃紅糖?
小心你買的可能是“假”紅糖
雖然人家叫紅糖,
但不是所有紅色的糖就是紅糖。
比如還有這種“赤砂糖”。
啥是赤砂糖?
白砂糖提純過程中,
仍有部分糖蜜分離效果不佳,
這些不能完全分離、顔色微紅的糖就是赤砂糖。
說白了,就是做白砂糖剩下的副産品。
不少小夥伴都會把赤砂糖誤認作紅糖。
那麼應該如何辨别呢?
1、看包裝袋的品名、配料表。
2、如果沒有配料表,還可以通過質地判斷。
顔色上,紅糖多為黑紅色帶白點,
赤砂糖的顔色是棕紅、褐色無黑點。
手感上,紅糖呈粉狀、易結塊,
赤砂糖顆粒狀,發散不易結塊。
味道上,紅糖有藥味發苦,
赤砂糖無藥味,糖蜜味。
不管什麼糖,都不要多吃
今天說了一大堆,
并不是說紅糖就不能吃了。
隻是不論白砂糖、冰糖、紅糖、黑糖,
本質還是一種「糖」。
平時把它們當做食用糖,适當調味吃,
當然沒有問題。
但不要因為商家的追捧,
就迷信各種滋補功效。
糖分攝入過多,
會造成體重上升、血糖波動,
進而導緻更多健康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指出,
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
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這裡說的糖,
包括上面的冰糖、白砂糖、紅糖....
總而言之就是,
适當調味可以,保健養生不值。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三連”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