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牛教授的個人介紹。截圖來自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官網
最近,一位不走尋常路的教授在社交媒體刷屏了。
他就是來自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的胡金牛教授。胡教授在學院官網的個人介紹裡這樣寫道,“研究生課程原子核結構(經常因為選課人少而停課)、奇異原子核的基本性質(實驗比較少,可以随便忽悠)、機器學習在原子核結構中的應用(目前火得一塌糊塗,其實都是為了生存^ _ ^)。”
一份“自帶吐槽”的個人介紹,出現在一位教授身上,讓人忍不住想笑,又感覺出幾分可愛的“凡爾賽”。這樣的“幽默而率性”,非但沒有消解學術的嚴肅性,反而以破圈效應,給相關的學術研究帶來了更多關注。
胡教授因個人介紹登上熱搜後,網友們還發現同在南開大學物理學院的另一位教授陳璟,他給自己主頁加了背景音樂,上面寫道,“教授應該拿不到諾獎,所以隻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物理漂亮、數學簡單的那種)”。
可愛又不失幽默的教授們,之所以在社交媒體上刷屏,是因為他們颠覆了學術、教授等給公衆的刻闆印象。人們往往認為,深耕學術的教授們置身象牙塔内,鑽研于書本之間,埋頭于課題之中,不苟言笑地生活在人間煙火氣之外。
但是,學術嚴肅而骨感,生活卻是豐富而飽滿的。類似于胡金牛教授這般随性與坦誠的表達,跟其教授身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萌”,也無形中拉近了普通人與學術精英的距離,讓網友們樂在其中。
胡金牛教授個人介紹頁面。截圖來自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官網
不是所有的教授都是公衆人物,但他們卻承擔着同樣重要的社會責任,即教書育人、服務社會。倘若有人擔心教授身上這種“反差萌”不利于學術研究與教書育人,那必定是多慮了。
這種“反差萌”透露出一種舉重若輕的風度,高水平的專業成就和虛懷若谷的謙遜姿态則是其支撐。從胡金牛教授的簡曆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在原子核物理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0餘篇,這樣的專業硬實力顯然是經得起考驗的。
“自嘲”是一種謙遜的表達。大學之所以能成為大學,不是因為大學裡有大樓,而是因為大學裡有大師。網友們對胡金牛教授的個人介紹所表達出的贊許和認可,實際上也是對自由、包容的學術氛圍,以及接地氣的大學教授的期待。
越是包容性強的學術環境,越有利于真才實學的學者發展,他們可以保留自身個性,不用磨平自己棱角。在其官網讓教授們自由撰寫、發布各具個性的個人介紹,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也體現了這種可貴的自由與包容。
近年來,刷屏的學者不止胡金牛教授一人。從幽默風趣的個人表達,到接地氣的授課方式以及師生互動,公衆和學生們都期待有更多具有親和力的老師。
當學者們走出實驗室,走下三尺講台,走進公共視野,當“高冷”的學術研究,被胡金牛教授們帶上人間煙火氣,相關學術知識必然因貼近世俗生活,而更具傳播競争力,也更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撰稿 / 秋晗(媒體人)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